4月18日下午,茶產業數字化與高質量發展論壇暨“數字茶鄉”發布會在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成功舉辦,論壇主題為“數智新動能,茶鄉新發展”。本次論壇由信息化百人會指導,生態經濟數字化工程(麗水)研究院、新縣人民政府主辦,新縣八里畈鎮人民政府承辦,邀請了來自高校、科研院所、數字化企業的學者、專家、從業人員,一起探討茶葉種植、茶葉營銷、茶園管護和茶企管理等茶產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技術利用之道,共同書寫“中原茶葉第一鄉”數字時代的新篇章。
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原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局長徐愈在致辭中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新縣是信陽毛尖生產優勢區域,八里畈素有“中原第一茶鄉”的別稱,數字化技術讓古老的茶產業“舊貌換新顏”,讓“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今天是“數字茶鄉”創新成果的第一次匯報和展示,期待生數院以此為契機與新縣深化合作,助力新縣寫好茶產業、茶文化、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推動新縣茶產業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縣委書記夏明夫在致辭中介紹,新縣生態資源富集,種茶歷史已有1200余年,現擁有30萬畝茶園,是信陽毛尖的主產區之一,茶葉年產值達10億元,連續多年獲評“中國茶業百強縣”,種茶、炒茶、喝茶已經深深融入新縣人民生活,成為一種習慣、一股傳承、一段文脈。他表示,茶與數字化結合,是一段歷史文化的挖掘,是一場產業崛起的探討,是一幅鄉村振興的愿景。希望通過數字化賦能,讓茶業種植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產量更高、品質更好,讓新縣茶插上“數翅膀”、飛入“千萬家”,實現數字崛起、綠色崛起、品牌崛起。希望通過今天的風云際會、思想碰撞,為新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啟迪思路、啟發智慧,也期待以此為契機、為起點,與各位業界大咖和行業領軍企業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合作,共同走好鄉村數字化、現代化之路,共同描繪鄉村振興更加美好的藍圖。
浙江省麗水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副主任,中國(麗水)“專精特新”數創營聯合發起人藍小明圍繞“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經驗分享及茶產業情況介紹”做了主題發言。他介紹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相關概念與內涵,分享了麗水作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的相關經驗。他表示新縣與麗水九縣市有許多相通相似之處,都是革命老區,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越,借此機會分享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經驗做法,希望探索鞏固提升新縣綠色生態優勢的創新方式和路徑。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生態經濟數字化工程(麗水)研究院土壤數字化項目組首席科學家史學正圍繞“土壤數字化助力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做了精彩的主題發言。他表示生態土壤數字化云平臺的基礎是集成不同時期土壤等分析數據建成的精校正與標準化的生態土壤數據池。根據現有數據詳細分析了八里畈鎮土地利用和茶園空間分布,總結出八里畈鎮茶產業的主要特點:土壤以砂壤土和壤土為主,土壤疏松,通氣性好,土壤有機質中等,pH值適宜,是非常優質的茶葉產區,并提出八里畈鎮茶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茶樹營養不足,土壤含礫石多、質地粗、保水保肥性差,導致畝產只有10KG。他指出新縣茶產業種植的發展戰略可以依托生態土壤數字化平臺,構建生態土壤數據池,利用平臺數據對不同的茶園進行分類指導:土壤和地形條件好的茶園改良土壤,大幅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提高茶葉畝產;土壤和地形條件不好的地塊可改種其他作物。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生態經濟數字化工程(麗水)研究院土壤數字化項目組研究員孫維俠圍繞“基于土壤數字化技術的茶葉產質量區域問診”做了主題分享。她詳細介紹了土壤的基本屬性及與茶葉品質間的對應關系,不同的土壤類型、土壤元素含量、土壤酸堿度、土壤質地和結構、土層厚度和土壤水分狀況等,都會給茶葉品質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砂壤土、壤土、黏壤土更適合茶葉生長,硅、鉀含量高的土壤生產出茶葉品質好。她還分享了麗水市茶葉產質量區域問診方法經驗,指出區域問診方法能夠為政府部門及農戶服務,根據茶葉“優品產地指數”分布圖規劃產業發展和指引投資方向,指導提升茶葉品質。
中國(麗水)“專精特新”數創營營員,浙江町町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吳小清圍繞“數字化如何引領茶產業全鏈跨越式發展”做了主題發言。她表示茶產業目前發展存在管理成本高、產地辨識難、市場價格混亂、經營主體多散小等困境,針對上述問題,“數字化引領茶產業全鏈跨越式發展”平臺以“產業大腦+未來茶場”為主線,圍繞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運用數字化手段,打通種植、加工、流通、品牌、文化、服務等茶葉全產業鏈業務流和數據流,輸出數據計算分析、知識集成應用、邏輯推理、戰略管理等能力,賦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茶鄉發布會環節邀請了八里畈鎮黨委書記熊雄,詳細介紹了八里畈鎮產業概況及“數字茶鄉”項目背景。2022年4月,縣委書記夏明夫調研八里畈鎮時明確提出,要不斷優化茶產業結構,讓荒坡荒山變成“金山銀山”,有效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夯實鄉村振興產業根基。為貫徹落實夏書記關于茶產業發展重要指示,八里畈鎮深入調研,精準把脈,針對茶葉面積大但是產量低,品牌影響力小,產業附加值低和競爭力弱等問題,尋診問脈,借助外腦,聯合生態經濟數字化工程(麗水)研究院實施了“數字茶鄉”項目,探索以“數字化”賦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茶葉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兩山”轉化新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信息化與網絡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彭緒庶就八里畈數字茶鄉項目建設意義作了精彩分享。他表示新縣是中國茶業百強縣,八里畈鎮又是新縣茶產業主產區之一,在新時代八里畈茶產業發展有了新任務。實現新任務要有新思路,有新思路才有新活路、新出路,那便是數字化賦能茶產業創新發展。對于茶產業而言,不管是種植端,還是加工端或者營銷端,數字化變革是從根本上改變茶產業生產經營模式的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八里畈鎮實施“數字茶鄉”項目,是又一探索縣域經濟現代化的新路徑,希望通過數字化改革理念和數字化技術手段,書寫中原茶鄉數字時代的新篇章。
生態經濟數字化工程(麗水)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春曉與生態經濟數字化工程(麗水)研究院副院長、“數字茶鄉”項目組技術負責人麻益文在會上正式發布了“八里畈數字茶鄉服務平臺”。劉春曉表示數字茶鄉的發布代表生數院真正實現了踐行深耕麗水、厚植麗水、面向全國的建院宗旨,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落地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
本次論壇還設置了“圓桌會議”環節,中國(麗水)“專精特新”由數創營營員,浙江菜圈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冬偉主持,邀請了數創營數字農業企業營員、新縣農業農村局、新縣林業和茶產業局、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及茶企代表圍繞數字化賦能新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話題展開深入探討。京東科技集團滬浙皖戰區大區經理于中正針對茶產業數字化轉型分享了京東科技集團現有的成熟的產品和案例,并提出了科技賦能茶產業的相關建議;數創營輔導員,藍源資本合伙人、執行副總裁潘杰針對茶產業市場深度分析茶產業該如何獲得資本的青睞,如何與資本進行有效對接;數創營輔導員,數創營營員,掌沃數農(浙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CEO洪東彷介紹了“數字茶鄉”項目平臺建設的基本情況和下一步發展規劃,并分享了精品茶園、無人霧耕茶園及茶產業新型現代農業裝備和系統技術方面的案例;數創營營員、杭州萬曜科技有限公司CEO潘旭就數字鄉村與茶產業融合提出了新縣茶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活動期間,還穿插設置了新縣鄉村振興顧問聘任儀式及數創營攜五大農業企業營員共助新縣數字茶鄉項目簽約儀式。新縣組織部長楊勇為受邀專家劉春曉、彭緒庶、史學正、孫維俠、藍小明、鮑承嘯、于中正、潘杰等人頒發了新縣鄉村振興顧問聘書。新縣副縣長楊華與生數院常務副院長劉春曉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會議當日上午,在新縣楊華副縣長的陪同下,與會嘉賓一同實地考察調研了八里畈鎮劉鄧大軍司令部舊址、七龍山江寨風景區、“數字茶鄉”展廳、燕窩茶廠、丁李灣古村落等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