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指導,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與昌平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未來科學城管委會、昌平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美國國家可持續發展中心(NCSD)、尼爾·布什全球顧問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2022碳中和·零碳中國峰會暨第五屆中國能源投資國際論壇”在北京昌平未來科學城順利召開。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吸引來自全國各地高級別嘉賓150余位現場交流,線上參會人數達到800萬人次。
本次峰會以“科技創新·跨界融合·國際互聯”為主題,圍繞“雙碳目標”,聚集能源行業群策群力,集中布局碳減排新賽道,加快推廣綠色低碳領域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開展零碳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構建低碳、零碳、負碳新型產業體系,從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頻共振,推動如期實現“雙碳”目標。
促轉型,謀發展,國內外嘉賓共話碳中和
上午的峰會由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會長孫耀唯主持。
開幕致辭環節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對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并指出圍繞雙碳目標對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完善戰略與政策頂層設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原創性、引領性創新突破。未來在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綜合利用,適應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網的新一代電網,新型大能量儲能、氫能及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和裝備領域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電力系統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代表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也借此機會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和企業家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仍然是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壓力總體上沒有根本緩解,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和碳排放、碳達峰目標愿景任重道遠。與發達國家基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后轉入強化碳排放控制階段不同,當前我們國家生態能力建設同時面臨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根本好轉和碳達峰、碳中和兩大戰略目標,需要全社會更加積極地行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代表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對大會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大家長期以來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結合本次峰會,“科技創新、跨界融合、國際互連”的主題,王大鵬副司長從三個方面進行表達:一是要堅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我們將組織加大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的攻關力度,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創新機制;另一方面,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著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二是要堅持協同融合、培育發展新模式、新業態。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融合發展。三是堅持開放融合、深化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我們將持續參與全球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建設,用好“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平臺,打造綠色、包容、“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加強與重要國際組織和國家間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對話與合作。
喬治·布什美中關系基金會主席尼爾·布什表示,地球正在發生變化,氣候變化正在對各地造成嚴重破壞。據科學家稱,人類有機會通過減少釋放到大氣中的碳量來對抗這些日益嚴重的威脅。目前如此緊迫的狀態,以至于人類需要拋開地緣政治、文化和其他差異,盡大家所能改變全球變暖的進程。這也是為什么本次專注于技術創新、跨界融合和國際互連零碳會議如此之重要。氣候變化不分國界。并且不應該建造任何墻來阻止一流的技術在任何地方部署。他對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的工作表示贊賞,這將是幫助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積極力量。他表示相信他的父親——美國前總統喬治·H·W·布什(老布什)如果還在世將會鼓勵美國和中國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強國,來共同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美國國家可持續發展中心理事會主席米切爾·斯坦利代表美國國家可持續發展中心(NCSD)向本次會議致以親切問候和崇高敬意,我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這一重要活動的協辦方。他表示NCSD作為能投委的合作伙伴,見證了中國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中國社會各界對減少碳排放作出的努力。雙碳是一座橋梁,將任何地方產生的創新,融合到當前適合的國家和地方系統中,實現互聯互通。人們正在普遍意識到,雙碳目標不只是中國的口號,而是一個令世界人民信服的行動計劃。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有許多可能的技術路徑,而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其中。
昌平區委常委、昌平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區長楊仁全代表昌平區委區政府向出席本次峰會的全體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昌平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昌平區上風上水,生態環境優良,文化底蘊深厚,創新資源富足,自古就有“京師之枕”的美譽。近年來,昌平區緊抓“雙碳”戰略機遇,聚焦先進能源這一主導優勢產業,在能源互聯網、氫能、先進儲能等領域謀篇布局。區內匯集了能源企業680余家,是北京市能源創新要素最富集、能源企業最聚集的區域。2021年全區規上企業實現收入2477.3億元,同比增長36.5%,成為支撐北京市能源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發表了題為《碳中和目標的幾點認識》的演講,他表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時間窗口緊,這是我們面臨的幾個挑戰。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占到全球的27%,其中的能源活動排放二氧化碳101億噸,占到全球能源活動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30%,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達到10噸,是全球人均平均值的1.5倍,超過英國、法國這些發達國家。目前我國減碳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于:產業結構偏重,比如第二產業貢獻GDP40%,能源卻消耗68%。能源結構偏煤,一次能源煤炭占比56%。綜合效率偏低。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有三十年時間,發達國家一般是五十年到七十年,所以我國低碳轉型的挑戰是很艱巨的。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長達幾十年的科學轉型過程,政策性很強,需要積極而穩妥地推進,既要防止一刀切和簡單化,同時也要防止轉型不利帶來落后和無效投資。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發表了題為《雙碳目標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研究和思考》的演講,他表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基礎,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多能互補綜合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智慧能源,清潔高效低碳零碳,高韌性安全可靠是新型電力系統的主要特征。新型電力系統面臨著嚴峻挑戰,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的五項性能要求:靈活性、韌性、穩定性、可靠性、經濟性。靈活性是電力系統保持穩定運行的必要條件,因為新能源的比例越來越高,所以就把這個要求單獨列出來,這是我們提供靈活性資源的巨大需求。韌性是電力系統應對突發事件的必備條件,一定要做準備,所以對新型電力系統來說,氣候的變化、氣候的敏感,韌性需求就更迫切了。至于穩定性是過去我們最多的,但新型電力系統主要是高比例的電力電子裝備,新能源比例高帶來了大量直流輸送,產生了很多新問題。可靠性和經濟性同樣面臨著響應的挑戰。
主題報告環節由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婷主持,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副總裁葉凡,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經理霍焱,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路躍兵,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技術總監李軍,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智能光伏營銷總監郭琪圍繞“綠色+數字”的轉型發展理念,分別從“風、光、氫、儲、數字能源”的角度分享了目前最先進的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副總裁葉凡發表了題為《智慧能源創新模式及場景應用》的演講,他表示明陽集團是做風電裝備行業的頭部企業,過去幾年一直布局風電、光伏、氫能,探索能夠在不同裝備之間實現復合應用,從而達到零碳排放的應用模式。風光儲氫方案的目標是在保證用電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清潔能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降低全社會的綜合用電成本。我們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匹配不同解決方案。當前的源網荷儲主要采取一體化模式——中國的特征很明顯,資源大多數在西北區域,但在負荷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這造成了供需不平衡,需要省為單位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接下來就是縣市級,因為每個省市發展都不平衡,有的是典型資源好的、消納差的,有的是消納很好,但沒有可再生能源資源。未來在雙碳目標的指導下,實現縣市一級的一體化開發,包括高滲透力、可再生能源的接納,包括降低網損、提高電能質量和可靠性,實現縣市級的一體化是重要的發展方向。更小的單位是園區級的,比如昌平未來科學城的工業園區,實現一體化的運行,通過匹配一定的風光儲氫,能夠讓園區綠電的比例得到提升,用電成本有所下降。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經理霍焱發表了題為《綠色能源助力零碳發展》的演講,他表示要想實現碳中和,還要經過四個階段:首先是當前階段,需要通過完善制度以及各種調配手段靈活調度各種資源,使新能源發電作為一個供給手段在現有的能源體系中起到更好更重要的作用。第二是大力發展抽水蓄能,解決風光不能持續供給的痛點,抽水蓄能也是一種經濟環保的手段,可以在不損害現有水資源的情況下作為重要的調節途徑。第三是實現化學儲能的經濟性,使化學儲能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未來通過便宜的化學儲能提供更強力的電力調節能力,最后是要實現工業以及建筑領域的深度脫碳,只有在供給側和消費共同努力,才能使雙碳目標最終實現。
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路躍兵發表了題為《創新助力碳中和:氫能案例》的演講,他表示我們必須進行技術創新,不管是提高能效還是提升產業結構中高技術產業的比重,或者實現能源轉型,最根本、最關鍵的就是技術創新。過去的能源是基于資源的占有,但未來能源的競爭力取決于技術創新,這種轉變使外國無法對中國進行控制和占領,所以技術創新就變得非常重要。氫能是一種清潔能源,如果我們的發展方向是綠氫,就是太陽能、電解水制成氫,然后氫再應用于交通工業各個領域,事實上這是最清潔的能源。氫能還具有單位能量密度最高的特點,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是氫燃料推動火箭上天,而不是汽油。氫能還是一種大規模的儲能工具,把西北的風能太陽能制成液氫輸送到東部,其實就是一種零碳的石油。由于這些特點,氫能產業鏈很長,具備應用范圍寬和技術壁壘高的特點,很多環節都亟需實現技術突破。
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技術總監李軍發表了題為《重力儲能技術介紹》的演講,他表示儲能路徑一般有熱儲能、電儲能和氫儲能,電儲能又分為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而重力儲能和抽水蓄能類似,是全新的機械儲能技術,就像可再生能源,需要的時候可以轉化為電能釋放,充電的時候系統驅動電機,能夠對能量進行存儲,系統可以轉化為發電模式,整個充放電過程由人工算法,系統根據電網和用戶需求進行調度,可以調節電網功率平衡,提高可再生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增強電力系統穩定性,包括將發電側產生的電力轉化為重力儲能進行存儲,用電高峰期也可以轉化為電能,通過對電能的存儲與釋放實現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資源的有效利用。重力儲能2020年在瑞典實現首臺套并網,2022年由中國天楹引進中國。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智能光伏營銷總監郭琪發表了題為《發展數字能源產業,共建低碳智能世界》的演講,她表示除了低碳化,智能化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現在各個企業、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而且行業也在全面上云,預計2025年IT上云比例會達到65%,對齊雙碳目標,我們需要碳中和相關技術在未來一段時間從整個技術成熟向整個產業成熟進行蛻變,幫助我們國家探索一條可行的碳中和路徑。我國在“十四五”明確,碳中和的關鍵就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我們認為這套系統有四高特征: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因為從發電側來看,風電、光伏和儲能已經代替傳統的化石能源成為主力能源,用電側的電氣化是關鍵,我們已由原來的單一能源消費變成能源消費和生產相結合。高比例的電力電子裝備,未來的新型電力系統一定是有多個分布式能源系統構成,也是源網荷儲協同的系統,都會構建在我們電力電子的裝備上。高度的數字化和高度的智能化,因為未來的新型電力系統由多個分布式能源系統構成,如何對這些分布式能源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就需要依托我們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才能使得整個電力系統走向自動駕駛,實現高度自治。
零碳發布活動重磅呈現
《2022“零碳中國”優秀案例及零碳技術解決方案》發布
要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實施“零碳中國”行動,技術的創新和實踐應用是重中之重。為切實踐行“雙碳”戰略,總結推廣優秀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探索不同應用場景的最佳解決方案,積累實現零碳之路上的成功經驗,能投委自2020年發起了“零碳中國”優秀案例及技術解決方案征集活動,得到了地方政府、央國企、民企、外企及高等院校等單位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共收到案例和解決方案申報文件130多份。能投委專家組經過深入討論和研究,選擇其中具有一定示范意義或推廣價值的案例及解決方案,編制了《2022“零碳中國”優秀案例及零碳技術解決方案》,并在能投委副會長、國家能源局法制與體制改革司原副司長丁志敏女士的主持下正式發布。
“中國投資協會零碳中國研究中心”成立
會上,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永貴主持了“中國投資協會零碳中國研究中心”揭牌儀式。為積極踐行“零碳中國”理念,加快推動中國碳中和產業綠色投資的創新發展,經中國投資協會批準,正式成立了中國投資協會零碳中國研究中心,由能投委秘書處負責中心的具體業務工作。零碳中國研究中心將積極開展碳中和理論、技術、標準體系的研究以及成果應用推廣,通過構建碳中和產業資源服務公共平臺,推動碳中和產業各方在具體應用場景下深度融合發展。
2022年度第一批“零碳中國”評價標準啟動
標準化不僅是現代社會治理的重要技術手段,更是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目標實現的有效技術途徑。自《零碳中國倡議》提出以來,能投委就積極開展了“零碳中國”標準體系的研究工作。本次峰會上,在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永貴的主持下,2022年度第一批“零碳中國”評價標準正式啟動,包括“零碳園區”、“零碳工廠”、“零碳鄉村”、“零碳數據中心”以及“能源企業ESG”等評價標準。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董事長黃世元代表“零碳中國”標準體系的主要編寫單位進行了發言。
思維碰撞,專家學者激烈討論
下午峰會是專題對話環節。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的主持下,中國電科院碳中和中心主任周勤勇、華北電力大學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鵬、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躍峰、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總工程師賀小兵、港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晶、施耐德電氣全球供應鏈中國區能源經理李喜峰、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副會長趙風云就議題一“新型電力系統與現代能源體系”進行了精彩的討論。
在碳中和技術與綠色投資中國解決方案專題對話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發表了題為《2060中國碳中和思考》的演講,在中金研究院執行總經理陳濟的主持下,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副會長、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莊會永、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總監郎川鋒、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培培、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工業項目的主管藺梓馨、中建材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蔣洋、北京君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君廷、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董春江就碳中和與綠色投資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并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精彩紛呈。
此次峰會上產學研各界代表暢所欲言,圍繞“雙碳”目標、能源科技創新、新型電力系統、現代能源體系、綠色投資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碰撞”出許多創新性的思路,現場嘉賓交流氣氛濃厚,線上觀眾也積極參與交流,收獲頗豐。未來,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與昌平區人民政府將在有關部委的指導下繼續積極聯合社會各界,充分發揮北京昌平區以“能源谷”為核心的良好產業生態氛圍,立足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樞紐型主平臺,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和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攜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谷”,助力北京高質量發展,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突出貢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