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對高品質生活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為樹立大食物觀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早在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提出“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并將“樹立大食物觀”寫入了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樹立大食物觀,再次被寫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里。這完美地詮釋了美好生活不僅體現在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美。
大食物觀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的一種觀念,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其基礎是糧食,將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擺在首要位置,其中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加快擴大牛羊肉和奶業生產、提升漁業發展質量等方面的部署,正是“大食物觀”的一個具體體現。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大食物觀正是基于餐桌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的有效供給,讓人們從“吃飽”向吃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轉變,保障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無論是傳統農業還是現代農業,其終端都是餐桌。從滿足人們生存的果腹需求到如今豐富餐桌結構的變化,可以說,現代農業就是提供飲食服務的,反之,吃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勞動。試想,在做飯的時間里,東西兩半球會有多少人在為做飯而勞作,這其中有中央廚房的工業化生產制造、有機關、企業、學校、軍營的團體性制作,還有社會餐飲的專業廚師制作和數不清的居家制作。其歸根結底就是:團體和個體性的烹飪活動,所用原材料均為農業的農產品,即食材或叫烹飪原料,這是名副其實的美食惠農。上述若能以數字來顯示,也應該是驚人的。試想,若14億人中有一半人每天吃米飯,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故此,無論是促消費還是擴內需,都不應忽略這一環節。
當下,在新動能的推動下,出現在百姓餐桌上的新食材可謂越來越多。如早些年各地熱推的赤松茸“紅菇”,它的出現滿足了不同食客的味蕾,至今仍有很多地區堅持林下種植,這可以說是美食惠農的典范;另一食用菌案例更加神奇,那就是在高科技的加持下,生長在云貴川竹林里高貴的“竹蓀”,居然在北京也可以吃到了,而且還是鮮的,這在昔日連想都不敢想。這些新的食用菌的推廣普及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無論是產地的直接銷售、采摘體驗、民宿美食還是都市商超銷售,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說,這些新食材既滿足了鄉村致富的需求,也豐富了都市餐桌。此類新食材欲持續發展,須加強“吃的科普”,以達到行穩致遠,因為很多人不會制作,故此應該采取種養殖推廣與吃的科普同步進行,否則這么好的新食材也會賣成平菇價格。
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口味需求,農業領域在普及推廣種養殖的同時,還需加強新食材(名優農副產品)的宣傳與吃的科普。以新食材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案例近些年來可謂比比皆是。例如,唐山市曹妃甸養殖的紅鰭東方豚,曹妃甸區曾被譽為“中國河豚魚之鄉”,其養殖的紅鰭東方豚毒性極低,可在加工時做到完全控毒;魚體肥美、肉質細膩,滋味鮮美、清爽怡人,位列海鮮之首,被人們賦予“魚類之王”的美稱。據2022年統計,曹妃甸區河豚產業總產值達1.2億元,養殖面積穩定在1.9萬畝,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從繁育、養殖、加工,到特色餐飲,再到休閑漁業的完整產業鏈條。如今,“曹妃甸河豚”品牌已成為曹妃甸海洋經濟的一張靚麗名片。2023年,曹妃甸已發展到水產養殖面積達22.6萬畝,年漁業總產值達69億元。
據了解,曹妃甸區委區政府正式成立后,曹妃甸人緊緊抓住歷史賦予的機遇和國際河豚市場(主要為日本和韓國)日益旺盛的需求,充分依靠和利用自身優勢,人工養殖河豚的產業布局全面鋪開。產業發展背景是,從河豚魚苗的人工繁育,到人工養殖,再到加工和銷售,逐漸將每家每戶各自為戰的經營模式,轉變為立體化的、整體嚴密的結構和布局。
曹妃甸河豚魚發展勢頭強勁,然而在其發展趨勢迅猛的背后也出現了“外熱內冷”的現象,那就是在國際市場如日本和韓國,曹妃甸人工養殖的紅鰭東方豚依然叩開了日韓的大門,大量成批涌入日韓市場,安全美味,倍受好評,市場需求日益旺盛;而在內銷方面,卻禁止河豚流入市場,這無異于切斷了根本上的需求。因此,業內外關于開放“河豚禁令”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其實,在內銷方面,河豚市場的需求也是日益高漲,需求極大。與其讓人們在私下里大快朵頤,吃得熱火朝天,吃得氣壯山河,倒不如唐山地區率先放開市場。因為幾千年來,人們對于吃河豚魚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和豐富的河豚文化,人們了解河豚、食用河豚、鐘愛河豚,若市場上無法供應,豈不是非常可惜!我們應該借助擴大內需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契機,推動唐山市場率先放開,同時其他地區則可以通過加工冰鮮產品的方式逐漸放開市場。讓憨態可掬的小河豚繼續活躍在人們的餐桌上,美味不止!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如何利用河豚魚資源激活農業發展新動能,拓寬河豚魚發展新空間,以此促進曹妃甸農文旅產業的再升級,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可以依托河豚小鎮,強化資源、服務、渠道的共享,進一步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將曹妃甸特色河豚魚養殖業與健康、研學、體育、文化、旅游、民宿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集科技教育、農文競技、鄉村文化創意、生態旅游、特色餐飲體驗互動、微影視新媒體以及內外銷種養加工一體化的特色休閑河豚魚文化產業園。這樣的發展模式不僅能夠提升河豚魚產業的附加值,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