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現代人對于心靈的慰藉與放松的需求愈發迫切。在這一背景下,“公園20分鐘效應”迅速走紅,成為都市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新風尚。而這一效應背后所蘊藏的公園經濟,更是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潛力。近日,《中國企業報》就公園經濟的現狀與未來,專訪了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博導,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BLLA)副院長、“公園加”公園經濟研究院院長馮瀟教授。
圖片來源:龍潭中湖公園微信公眾號
《中國企業報》:近期,“公園20分鐘效應”迅速走紅,并帶動了公園經濟的發展。對此您有何看法?請您談談兩者之間的關聯。
馮瀟:“公園20分鐘效應”這一現象來源于《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僅需與大自然親密接觸20分鐘便能顯著降低體內壓力激素水平,提升身心狀態。這不僅是自然療愈的新方式,也折射出公園經濟的新活力?!肮珗@20分鐘效應”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主要由于其滿足了現代人在高壓生活中的精神需求。首先,公園成為城市人精神釋放的出口,提供低時間成本、低消費水準的身心放松方案。其次,它順應了消費降級趨勢,成為性價比高的休閑選擇。第三,其反映了城市發展的理念轉變,從“城市中建公園”到“公園中建城市”,公園的服務品質和均好度大幅提升,促進了公園經濟的興起。
《中國企業報》:您如何看待公園經濟的發展潛力?
馮瀟:公園經濟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潛力。一方面,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公園數量、分布和品質顯著提升,為公園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公園服務需求多樣化、個性化,推動了公園經濟的轉型升級。具體來說,公園經濟潛力體現在人民需求提升、政府財政壓力緩解、國際經驗借鑒、政策支持和產業布局完善等五個方面。具體來說:一是人民需求提升,公眾對公園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高品質化,要求公園經濟不斷創新,滿足各年齡段人群的多元化需求。二是政府財政壓力加大,推動公園經濟轉型升級,提高自我運營能力,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三是國際先進經驗借鑒,通過學習發達國家在城市公園管理運營上的成功經驗.為我國公園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啟示。四是政策層面的有力支撐,國家和地方政策逐步放寬公園綠地運營限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為公園經濟提供政策保障。五是產業布局的逐步完善,發達地區公園開始探索多元主體運營模式,形成政府監管下的市場活力充分引入的新模式,為公園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實踐經驗。
溫榆河公園木卯營地
圖片來源:溫榆河公園微信公眾號
《中國企業報》:面對公園經濟的浪潮,企業應如何布局以抓住機遇?
馮瀟:企業在布局公園經濟時,需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和國企平臺應完善平臺建構和機制建設,成立專門的市場化運營平臺,引入民間機構進行專業化投資運營,提升服務品質。同時,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保障公園的公益屬性不受挑戰。其次,公園主體需精確定位,實現“一園一策”,根據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潛在客群量身定制業態策劃、招商和運營方案。第三,民企應選定合適的細分領域賽道,構建核心競爭力,在公園+體育、公園+文化、公園+健康等多元化發展方向上提早布局、創新發展。
公園經濟作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潛力的新興領域,其發展不僅關乎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期待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推動公園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福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