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暴風雨、洪水或暴雪都可能導致運輸中斷和設施損壞,氣候對物流行業的影響舉足輕重,各國政府也逐步出臺更嚴格的環保法規和政策,給物流業帶來更多挑戰,也推動著行業的變革與創新。
6月26日上午,2024亞洲物流雙年展同期論壇“‘上海氣候周’賦能物流行業的ESG與可持續發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主題聚焦如何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提升物流企業的ESG績效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展開深入探討。
論壇由上海氣候周戰略與設計中心執行總干事朱鵬揚博士主持,上海英格爾認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雒宏偉、臨港集團物貿平臺產業投促總監劉云錦、萬得ESG業務產品總監楊晏澤和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倪建林獲邀參會,探討了多個熱點議題。
雒宏偉在演講中詳細解讀了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概念,以及如何提升ESG業績和建立ESG管理體系的策略。他指出,許多企業對ESG的認識存在誤區,往往將其簡單地視為報告披露或評級,而忽略了ESG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實際上,ESG涉及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能源與碳排放管理、資源利用、員工權益、社區關系、健康安全、公益慈善、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道德合規等。
雒宏偉提到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立項管理、上海英格爾認證有限公司牽頭起草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管理體系要求》團體標準,作為國內率先出臺的ESG管理體系標準,響應并落實了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其他相關要求,準融合了全球ESG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最佳實踐,為企業提升ESG提供了一套系統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幫助其提升ESG績效和評級。
他表示,英格爾認證作為國內首批獲得官方認可的第三方獨立認證檢測機構,將繼續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全面的ESG管理服務,推動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不斷前行。
朱鵬揚博士介紹了上海氣候周,他表示上海氣候周對標國際知名的城市氣候周,以“中國實踐、亞洲聲音、世界標準”為宗旨,推動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發展實踐,形成能夠融入到世界語境的標準體系。為此,上海氣候周與聯合國訓練研究所繁榮聯盟攜手共建上海氣候周研究院,推動在綠色發展、雙碳領域的研究咨詢,標準制定等工作。
朱博士還詳細介紹了上海氣候周2024周活動的情況。上海氣候周2024的成功舉辦,初步樹立了上海氣候周的形象與品牌。在4月22日一周的時間里,上海氣候周與來自聯合國秘書處高層及多個部門官員、與達沃斯、紐約倫敦氣候周及全球各知名基金會等有影響力社會組織、與以北歐為主的歐美多國商協會組織、與來自眾多央國企及百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與60余所海內外頂尖大學等學術和智庫機構、與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界多位知名人士等,聯合組織開展了論壇、全球發布會、展覽研學、攝影賽事、體育騎行等30多場重大活動,吸引了1000多家生態鏈企業、70多家金融機構參與,線下參與人數近10萬,線上觸達人數3000多萬。
朱博士呼吁更多的生態圈企業、組織、伙伴加入上海氣候周,一起行動,共創綠色可持續的未來。
劉云錦介紹了臨港集團的臨港物貿平臺致力于推動物流行業的ESG與可持續發展,通過創新和實踐,帶領行業邁向綠色未來。
楊晏澤在論壇上深入解析了萬得ESG評級的主要考慮因素,幫助企業理解并提升ESG績效。
倪建林分享了歐盟碳關稅和新電池法對物流企業的影響,強調了政策變革對行業的重要性。
在圓桌交流環節,幾位嘉賓圍繞當前物流公司在ESG管理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深入探討,提出了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
此次論壇強調了將ESG融入業務管理過程的必要性,推動企業實現實質性進步,對物流企業提升ESG績效和評級具有重要意義,幫助企業明確ESG工作的方向和路徑。通過借鑒最佳實踐和全球最新理念,企業能夠系統化地管理ESG事務,提升應對風險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在應對氣候變化、提升ESG績效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