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明方向,要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蘊含著嶄新的機遇,正在邁向國際經濟中心的上海當仁不。新一輪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上海方案”已箭在弦上,數字化轉型腳步不歇……
成立于2015年的吉銳醫學是一家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由海歸博士團隊聯合創立,專注于前體細胞的人體器官再生醫學領域,以開發創新的細胞基因治療產品,實現人體組織器官的修復、再生和增強為使命,短短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再生醫學與干細胞治療領域的領軍企業。“我和我所從事的事業正站在風口,”上海吉銳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張婷說:“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的賽道潛力無限!”
新質生產力的吉銳探索
生物醫藥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近年來發展迅猛。資料顯示,2017-2022年,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由3046.42億元增長至853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2.9%。吉銳醫學就是在這輪生物醫藥發展大浪中涌現的“弄潮兒”。
自2015年從新加坡A*STAR研究所結束生物信息學博士后研究后,張婷歸國創辦了吉銳醫學并擔任CEO。基于計算機與生物學交叉學科的敏銳視野,她深深感受到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數智技術飛速發展、不斷創新,于是帶領公司團隊積極投身于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前沿實踐,通過深度整合最前沿的計算機科學與生物科技,以實現科技創新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突破性應用與發展。
(吉銳醫學在上海張江建立的超級器官研發中心)
張婷用若干個獨創、首個、唯一勾勒出一家學霸創立的大牛企業的模樣——吉銳醫學聚焦于前體細胞在人體器官再生醫學領域的應用,獨創了R-Clone前體細胞技術平臺,并成功將其應用于肺前體細胞產品REGEND001的研發;2016年成為了國內首批獲得國家衛健委與藥監局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企業;2020年REGEND001細胞制劑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的臨床試驗批件,成為全球首個獲批IND的肺前體細胞產品,也是全球唯一能改善肺臟換氣功能的產品,該產品開創了全新藥物機理,首次在臨床上實現人類器官損傷退行性疾病的病程逆轉,可實現組織、器官再生與修復,有望顛覆整個治療格局;2023年9月受邀在業內權威的歐洲呼吸大會上首次報告了肺前體細胞治療COPD的臨床數據結果,成果入選大會年度三項最重要進展之首。
(智能自動化細胞制備平臺)
推進產業化,吉銳醫學也是善做善成。2020年初其就與海爾生物聯手,將計算機科學前沿技術與生物學深度耦合,共同打造了一套基于R-Clone技術平臺的智能自動化細胞制備全景方案,這套方案充分整合了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實現了細胞治療研究從實驗室向臨床實踐的高效轉化,并有效推進了產業化的步伐,顯著提升了細胞制備過程的安全性、效率及一致性。“我們首臺智能自動化細胞制備平臺工程樣機‘仙荷一號’已于2023年初完成調試并投入運行,其制備的肺前體細胞制劑,已于2023年5月成功在知名三甲醫院用于臨床研究中患者的治療。”張婷認為,實驗室的成果最終是要走向市場、走近百姓生活,這才是技術進步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而從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型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等新質生產力區別于傳統生產力的維度來看,吉銳恰恰踏在新舊動能轉換的節拍上,他們希望自身的探索能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最佳實踐。
數字化轉型的吉銳思考
作為扎根上海發展的企業,在張婷看來,吉銳醫學的數字化步伐與上海城市的數字化轉型緊密相關,上海作為全球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在數字化轉型領域擁有諸多優勢,包括一流的教育資源、雄厚的科技人才儲備、完善的產業鏈布局以及強大的政策扶持力度等。然而,在數字化轉型中,企業也遇到了諸如技術研發難度大、行業規范不健全、市場認知度待提高等挑戰。
面對這些難題,張婷和她的團隊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引進和培養跨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組建一支涵蓋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制造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團隊;另一方面,主動對接國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同時深化與國內外領先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細胞治療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張婷歸納,吉銳醫學在數字化轉型實踐中展現出三大特點:首先,在細胞治療產品研發與生產中,創新性地融合了生物信息學、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破了傳統研發模式的局限;其次,針對細胞療法邁向產業化的關鍵瓶頸問題,率先構建起智能制造全鏈條實時一體化管理平臺,這一創舉不僅對于提升細胞藥物的整體質量和穩定性具有里程碑意義,而且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新的生產和管理標桿;再者,其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積極與海爾生物、奧林巴斯等行業知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生物科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寶貴經驗。
“總之,在上海乃至全國范圍內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持續深入挖掘各種潛力,跨越學科邊界,培育高素質人才,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安全保障,從而促進生物科技與數字技術的完美融合,共筑智慧城市的新篇章。”張婷這樣說。
女性領導力的吉銳思辨
“在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女性的力量不容忽視,女性領導力的獨特價值尤為凸顯。”張婷對于女性創業的特質也有著敏銳的洞察,她表示,這不僅體現在理性決策與戰略分析能力上,更在于細膩敏銳的洞察力、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卓越的協調溝通技巧。
(張婷參加國際會議交流研討)
在生物科技與數字技術跨界融合的探索中,張婷特別注重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鼓勵多元視角和創造性思維的碰撞,同時關注情感關懷與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建設,這有助于激發團隊潛能,協同解決復雜的技術難題,最終助力團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目前,我們技術團隊中已有近10多位優秀女性投身于生物科技數字革新的浪潮中,相信未來她們將繼續以數字化技術持續不斷地推動生物科技產業革新,開發出創新的細胞基因治療產品,以實現人體組織器官的修復、再生和增強為使命,為傳統治療手段無法滿足的臨床需求尋找再生醫學解決方案,不斷提升人類壽命和生活質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