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進入加速人工智能時代。主要發達國家都把人工智能作為目前最大的發展戰略,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導權。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幾年,國內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從“實驗室”走到了產業發展之中,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正在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肩負著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人工智能板塊戰略發展的重要使命。作為研究所的核心成員之一,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劉燕京帶領團隊,站在人工智能產業研究前端,致力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數字化轉型的研究與應用,沉淀了20多年深厚的研究底蘊和重大專項實施管理經驗,為上海人工智能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人工智能背后的“智慧大腦”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是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臨港集團、商湯科技共同投資發起的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圍繞“高端專業智庫、研發與產業轉化平臺、產融與生態創新平臺”三個平臺建設,承擔上海市人工智能研發與轉化培育建設任務,重點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基礎與核心技術研發、關鍵與共性技術應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建設、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等工作。
作為上海市重點培養的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智庫中心在行業標準制定、產業洞察、規劃咨詢、AI治理等方面長期深耕、持續研發投入。
劉燕京帶領團隊長期從事支撐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近年來重點開展上海市及長三角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新基建等領域頂層政策研究、產業規劃與應用創新,多次為各級政府人工智能產業政策與規劃制定提供咨詢服務。2023年,研究院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發展要求,支撐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上海市經信委、人大等部門開展關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語料等決策專題研究。在她的推動下,研究院成功入選“數智上海智庫協作超級節點第二批共建單位”;她還牽頭上海、浙江、山東、安徽、重慶等十余個省市的城市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相關頂層規劃編制;累計完成50+項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制定;先后參與調研編寫《上海市數據條例》《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草案)》等開創性地性法規等。
這些緊貼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的前瞻性研究,成為國家、地方政府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決策參考,為人工智能的源頭創新、產業轉型應用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助力企業轉型,賦能千行百業
“商業落地”是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詞,也是AI競賽的決勝場。如何將人工智能這個“智慧工具”與產業更好相結合,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對此,劉燕京帶領團隊積極參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打造和應用場景落地中,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算網、區塊鏈、機器人等現代化數字手段集成應用,賦能千行百業,推動不同產業數字化轉型。
(全國人工智能大會劉燕京接受現場采訪)
然而,挖掘市場化需求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了更好地推動數字產業化,劉燕京和團隊在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智慧能源、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展開布局。如在臨床診療、新藥研發等行業,通過AI算法、大模型對不同數據整合、分析,促進產品研發效率和行業能級整體提升。在工業與能源領域,通過綜合能源智慧管理平臺,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提高產品有效運行效率,智能配電網改進促使船舶航行使用的過程更方便安全可靠,打造全面智慧城市、提升產業和區域間的協同,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等。
在劉燕京的領導下,研究院的賦能中心先后負責多項數字化轉型大型平臺的落地,包括上海人工智能生態賦能中心,昇思AI框架&大模型創新中心,為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大的技術基礎底座;推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車產業加快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與國電投、中國核電、中國船舶等大型央企、國企深度融合,聚焦企業生產經營真實需求,圍繞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能源智慧管理等方向,提供并落地數智化轉型總體解決方案。
可以預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釋放出的澎湃能量,為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動能。
理性+感性,彌合數字鴻溝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如何讓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具有獲得感?不同區域、年齡、不同職業、城鄉居民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水平不平衡等產生的數字鴻溝,是亟需關注的一大難題。劉燕京對此表示:“消弭數字鴻溝,提升全民數字素養,保證轉型既有速度又有溫度,既要跑得快又要跑得齊,均衡發展帶動全社會數字化進程。”
(劉燕京在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峰會發表專題講話)
劉燕京認為,在這一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女性的優勢。“女性在處理細節、把握人際關系,以及同理心方面具備一定優勢,擅長溝通和互動。相比男性,女性更加關注與團隊共同成長,面對各種逆境往往擁有堅持不懈的堅強意志和強大韌性。特別是在教育培訓、養老、家政、醫療護理等場景中承擔更多的工作,生活領域數字化轉型推動過程中,女性的訴求很大程度代表著行業的主要需求。”也正是因為她的細膩溫暖,推動了醫療護理、康復養老領域的數字化改造中,注入“感性”,提升了“理性”的效率和服務溫度,帶來了更強的體驗感和安全感。
上海在制度機制、資源要素、人才、生態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已然成為兼具創業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科學家、企業家的集聚地。走在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的前沿,劉燕京對人工智能發展及應用有著獨到的見解。她建議,上海要進一步推動未來城市數字化轉型,要推動智能算力的發展,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基礎底座的賦能;發揮國資國企帶動,培育行業數字化領軍企業;政府、市場、社會多主體合作共同強化數字治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