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論述精神,以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活動為抓手,全面推動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共認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4500家、和諧工業園區80個,培育勞動關系協調員3.8萬人,服務重點企業5800多家、新企業9.8萬家。
一、系統謀篇、協同布局,凝聚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各方力量。堅持黨的領導,統籌黨政、群團、企業和社會力量,形成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強大合力。一是高位推動。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主要領導同志多次研究推動,提出明確要求。各級人社、工會、企聯、工商聯等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成員單位深度協作,建立了高效協同工作機制。二是區域聯動。開展黃河流域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試點,建立膠東經濟圈五市和諧勞動關系聯盟,聯動開展創建示范、勞動用工規范一體化建設。三是示范帶動。以省級和諧勞動關系地方標準為引領,實施聯合激勵,我省76家企業、8個工業園區先后獲評全國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工業園區,形成創有標準、學有標桿、優有激勵的工作格局。
二、文化引領、和合共生,創新和諧勞動關系的治理路徑。深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諧基因,賦能勞動關系治理。一是和衷共濟,文化治理。將“和合”理念融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全過程,引導企業加強人文關懷,培育和諧文化,連續三年開展全省企業文化優秀成果交流,發布成果300多項,推動企業和職工雙方效益共創、利益共享。二是群眾主體,基層治理。以勞動關系基層服務站為依托,建立民主協商機制,共同研究解決矛盾糾紛,企業和職工實現自我管理、自我調節,暢通勞動關系“微循環”。三是預防為先,源頭治理。打造“和為貴”預防調解陣地,構建多元調解體系,做到勞動爭議“小事不出門”。去年全年化解勞動關系矛盾問題4500余起,有效促進了勞企雙方良性互動。
三、防治并舉、統籌兼顧,優化和諧勞動關系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機制,統籌企業發展與職工權益維護。一是健全完善勞動關系風險預警監督機制。在全省設立9.2萬個勞動法律監督組織,構建起省、市、縣、鄉、用人單位五級貫通的監督網絡;開展民營企業勞動關系監測,有效防范勞動關系風險。二是創新完善協商協調機制。出臺集體協商工作意見,推出企業工資集體協商“一樣本兩指引”,指導1.52萬家企業與職工就薪酬權益開展集體協商,促進和諧、激發活力、共享成果。三是提升勞動關系智慧化服務水平。實施“智慧人社”一體化建設,開發電子勞動合同應用平臺,擴大電子勞動合同覆蓋面和應用場景,以信息化手段促進規范化發展。全省已訂立電子勞動合同168萬余份,覆蓋企業3.5萬家。
四、鍛造隊伍、提升能力,夯實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層基礎。鞏固壯大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全面提升基層勞動關系服務效能。一是廣泛培育。把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建設與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隊伍、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融合起來,統籌促進全省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發展。二是建好陣地。培育1200多家協調勞動關系社會組織,選樹12家省級、117家市級金牌組織。獲批3項國家基層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三是提質培優。開展集中培訓、技能比武活動,選樹450名省級金銀銅牌勞動關系協調員,341名市級、998名縣級金牌勞動關系協調員。
和諧化解矛盾,和諧凝聚共識。2023年,全省勞動爭議調解成功率達到82.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職工滿意度保持在95%以上,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扎實推動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山東力量。(山東省人民政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