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常熟市名城實業有限公司總裁袁勤生先生
近日,筆者有幸在常熟市參觀了袁勤生管理思想展示廳,這一我國民間智庫首創的有形展示形式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勤生先生已入耄耋之年,但精神抖擻,說話鏗鏘有力!袁勤生先生功績卓著,曾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文明標兵,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經貿委和全國總工會聯合授予“全國優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榮獲我國首屆“貢獻功勛獎”,更被評為國家建設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典型。由其創立的袁勤生管理思想,更是符合國策,對我國現代社會人本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現將采訪收獲整理如下,期待對現代企事業單位管理者有所啟迪。
管理之“道”:躬耕實踐守正創新
學術界普遍認為: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為組織管理活動的主體,在認識并尊重人性的基礎上,塑造和諧健康的管理環境,通過多種手段開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來開展組織的一切管理活動并最終實現組織與個人共同發展的管理。實踐證明,人本管理為當今時代組織管理中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但在袁勤生看來,人本管理的體系模式必須符合我國社會的國情,只有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人本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的深化人本管理的理念,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他的這一觀點并非紙上談兵,而是在多年的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的——
1942年,袁勤生出生于常熟的一個普通家庭。多年來,他先后在我國國營工廠、集體企業、鄉鎮機關和民營企業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袁勤生長期在企業黨政一把手崗位上從事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逐步總結形成以人為本開明管理的管理思想。提及袁勤生管理思想的形成,袁勤生先生的思緒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期。
當時,袁勤生正在常熟市一個公社機關工辦副職崗位上工作。此前,他曾參與過國營工廠車間管理,主持過廠共青團工作,兼任過公社農民業余教育輔導員,從事過農村掃盲和農民文化教育工作,還曾經進紡織廠當過工人,當過臨時助征員,從事過農機廠主辦會計。
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之后,一場如火如荼的社會改革也即將展開。重新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激起了袁勤生心中蓄藏已久的改革熱情和遠大抱負。
提及江南儀表廠,很多人都覺得如雷貫耳,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是,江南儀表廠的前身是王莊水泥制品廠。1980年,在袁勤生主動請纓,接手這家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社辦企業,當時,這家企業已經到了連工人工資都無法正常支付的地步。
接手王莊水泥制品廠之后,袁勤生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以人為本”的管理改革之路,對經濟分配、招工用工、產銷管理和干部人事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系統改革。隨著袁勤生的經營管理,企業重新展現活力,他在江南儀表總廠打造的一系列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僅挽救了瀕臨破產的企業,甚至在后期被中共蘇州市委、江蘇省委推廣應用,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初期,在全國范圍內都起到了破冰引領的重大作用。自1984年開始,江南儀表總廠連續14年先后獲評蘇州市、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思政工作優秀企業。這一切榮譽正是袁勤生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所結出的碩果,而貫穿于袁勤生獨創的管理經驗中的“尊重人、關心人、培育人”九個字,則形成了袁勤生管理思想的萌芽。
管理之“經”:尊重人性換位思考
袁勤生嚴格遵循所有的管理決策、制度出臺之前,首先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換位思考。他認為組織的管理活動始終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尊重人性就是要尊重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特點,要尊重人的個體需要,尊重人的價值和情感等。因此,在袁勤生的管理經驗中,始終將塑造良好的管理環境作為實現人本管理的重要著眼點。
袁勤生認為,良好的管理環境有助于個人創造性行為的發揮,反之則會產生抑制作用,改變環境能夠有效改變組織成員行為。為此,袁勤生率先提出“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為本”與以往的管理理念的不同之處在于,是以開明的理念來進行企業管理,不僅是從制度,而且也是從人的精神需求方面出發來進行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是從袁勤生數十年的管理實踐以及他的切身體會中得來的全新管理理念。這一管理理念是在尊重人、關心人、培育人的前提下,對員工進行軟性管理、激勵管理,是真正體現人民當家做主基本制度的具體實踐。
據袁勤生介紹,“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一大創舉就是重“理”輕“管”,比如他規定:開除職工是管理者無能的表現,客觀原因造成違紀可豁免,鼓勵人人假積極,允許職工七進七出,以獎代罰、只獎不罰,開職工大會允許打瞌睡……這些開明到甚至有些奇葩的制度都是建立在職工當家作主、工人是主人基礎上的創新管理方法,是區別于中外一切企業的人性化管理。
對此,袁勤生表示,“管”是一個人掌控權力的表現,“理”是一個人能力素質的反映,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是靠權力來領導下級,而是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其中,最關鍵是要尊重職工、關心下級,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袁勤生說,“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視別人,更沒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
眾所周知,人本管理的體系模式必須符合我國社會的國情,只有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人本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的深化人本管理的理念,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袁勤生管理思想恰恰符合這一點,他的管理思想不是從西方引進的,而是在中國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它既不同于國有企業,也區別于外資企業,又擺脫了鄉鎮和民營企業的種種弊端。既有理論高度,又能具體操作,充滿了管理的高度人性化。它不僅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方向,又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原則,它既傳承了古今中外人本管理的優秀傳統,又具有新時代的鮮明特征。不僅可指導企業管理中的實際操作,也適用于一切人眾集聚單位和行政機關的實際管理,認真學習袁勤生管理思想,對于現代企事業單位管理者大有裨益。
管理之“技”:以人為本開明管理
在袁勤生看來,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人本管理體系要從中國古代文化的人本主義精神和人本管理傾向中汲取精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在個人修養上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謀事方面強調天時、地利不如人和;在教育方面主張“為政、善政、使人從善及育才”,這些都體現了古代文化中的人本管理傾向。
為此,在袁勤生的管理實踐中,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啟發人的自覺精神,鼓勵人的自我改造,實現人的自我提高。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是主人,自覺承擔起主人的責任、權力和義務。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將“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此時,先思先行的袁勤生已經用人本管理思想踐行了十余年之久。他的實踐和理論也成為黨中央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完美印證。
袁勤生始終認為,要將人本管理與組織管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相結合,通過創新管理體系、管理模式來提高組織的競爭力。為此,要重視人才的積聚和使用,完善激勵機制,改變多數人樂安天命的意識,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結合人本管理的運作模式和組織結構,再造組織結構,推行成員的自我管理,促進組織與人的共同發展。
在提出和實踐“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同時,袁勤生寫出了《中小企業管理思考百題》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由鄉鎮企業家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寫成的管理專著。他在書中以豐富的實踐經驗、獨特的思維方式為管理者解答了企業管理中面對的種種難題。
近20年間,袁勤生應邀在各地舉行了“以人為本的管理”專題報告近400場,他還為中西部地區約1.5萬余名干部參加的培訓活動講課,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接受和用于實踐之中。
他用自己50多年的親身經歷證明了“袁勤生管理思想”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同時也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認可。2017年9月20日,袁勤生管理思想研究中心經批準成立。面向全國開展“以人為本,開明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重點的學術研究,為我國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信息和服務。整合相關科研力量開展“袁勤生管理思想”理論體系,管理機制,人才培訓模式,產研合作等專題研究,開展創新試題研究,區域差異性研究,組織學術交流活動,總結推廣典型案例。
如今的袁勤生作為常熟市名城實業有限公司總裁,先后被聘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被南京大學、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等八所高校聘為特約研究員和兼職教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文明標兵,被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部、國家經貿委和全國總工會聯合授予“全國優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
年過八旬的袁勤生精神矍鑠、思路清晰,依然奮戰在管理崗位,近年來,他結合實際提出了關于加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踐行的建議。他犀利地指出:核心價值觀自2013年公布以來,普及宣傳力度空前,但具體落地踐行,至今全國未見何地具體實施,停留在宣傳號召階段。針對這一現狀,袁勤生建議:要以只爭朝夕的當代精神,充分挖掘我國制度優勢的潛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方面分為初、中、高三個階段,分別制訂對照執行的標準,運用“三勵”即:“鼓勵、激勵、獎勵”和“三自”即“自主定級、自報升級、自覺踐行”的科學方法,先在全國企業、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億萬員工中落地踐行,充分體現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處急事的制度優勢和傳承長處,把絕大多數人的自覺踐行和推進少數人的不自覺踐行結合起來,結合文明城市文明單位的活動開展,用三到五年時間,引導全民行為自覺統一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要求上來,補短板,強弱項,使經濟強國如虎添翼,真正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以人為本、開明管理”的袁勤生管理思想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政治經濟學規律,它的適用范圍絕不僅僅是一家企業,一個集團,而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我們堅信,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未來對人性化管理的需求將更加強烈,而袁勤生管理思想必將更好的滿足這一管理需求,成為歷久彌新的管理思想,指導更多的企事業單位走上科學管理之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