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記者從中華詩教學會獲悉,2022年“天府雙流杯”中華大學生詩詞大賽正式啟動,將面向國內及全球華人大學生征集優秀詩詞作品,本次大賽在成都雙流舉辦,由雙流區與中山大學中文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聯合承辦,海峽兩岸四地十六所大學中文系協助。

據介紹,中華大學生詩詞大賽由中華詩教學會主持,已舉辦了十二屆,旨在弘揚國粹,傳承中華傳統詩詞文化,培育高貴的人文精神、高雅的審美情趣,增益高等教育的詩性內涵,備受我國高校教育界、詩詞界關注和支持,成為中華詩詞文化的著名品牌,成為大學生展示中華詩意文化之美、中華大學生詩性精神之美的最好平臺,雙流區承辦此次大賽,希望借助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以詩歌呈現天府雙流歷史人文山川風景之美,見證充滿發展活力的雙流社會經濟成就。
面向全球征稿 評委來自全國知名高校 據了解,2021中華大學生詩詞大賽,共計收到來自海內外155間大學的詩詞參賽作品700余首,中國大陸以外的高校有英國愛丁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還有港澳臺八間大學。記者從組委會發布的賽事公告獲知,今年,全球高等院校2022年9月在學籍之大學生、研究生方可報名參賽,不接受社會報名。
2022年“雙流杯”中華大學生詩詞大賽的組委會和顧問團也非常強大,包括北大、清華、中山大學、川大等多個全國著名高校博導和教授等。全國各高校二十六位教授詩家將參與指導、籌備、評審工作。
據悉,參賽作品只接收電子郵件投稿,而且參賽作品要求為古體詩詞,須為未發表之原創作品,投稿結束后采取全程匿名評審,通過評委兩輪評選后實名公示12名獲獎者,他們將獲邀參加9月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的頒獎典禮,經過現場經歷“終極考驗”——由考官當場指定競賽項目,由獲獎者當場完成,并由終評委現場現場評出各組冠、亞、季軍。
據了解,中華詩教學會是傳承中華詩歌文化、開展當代詩教、研究詩學和詩教理論的學術組織,由兩岸四地高校近百位學者詩家組成,著名古典詩詞家葉嘉瑩、陳永正是名譽會長,張海鷗是現任會長。

獲獎者將獲得由中華詩教學會、雙流區委宣傳部、中山大學中文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聯署簽發的獲獎證書等榮譽,“對于年輕學子來說,此次賽事是對自身詩詞學養水平的監測,因為這次賽事的顧問和評委均邀請的是學術成就達到相當程度的學者和詩人,如若獲獎,將得到詩詞界的公認,是巨大的榮譽和肯定。”張海鷗表示。
雙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此次賽事在全球范圍內征集,在全國范圍內有廣泛影響力,是詩詞界高手和精英的較量,雙流作為此次賽事的合作方和舉辦地,必將引起全國文化界的矚目和全球愛好中華文化的年輕人關注。
1000多年前,李白贊美雙流:“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雙流是古蜀文明的發源地,4500年前,古蜀王蠶叢來到這片“都廣之野”教民農桑、放牧耕種。雙流也是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四川天府新區的重要承載地,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向西向南發展的戰略支點、國際門戶,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
“‘雙流杯’中華大學生詩詞大賽的舉辦,也是雙流以詩詞文化為媒向世界展示雙流文化底蘊,擴大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國際美譽度和影響力良好契機。”雙流區委宣傳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雙流擁有蠶叢文化、廣都文化、三國文化、槐軒文化、絲路文化,期待年輕人以此為契機,發現雙流文化的魅力,也希望文人學子們,用詩詞來表現龍紋綾、黃龍溪古鎮、彭鎮老街、“燒火龍”、船工號子等雙流歷史文化元素,以文化視角展現雙流獨特的魅力。”
“中華傳統詩詞文體早已成為經典,其生命活力無限,永遠不會消亡。漢語詩歌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張海鷗表示,“蘇東坡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們希望用詩詞來充實心靈。生命中不能沒有詩,不能沒有高雅和高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