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時代前進的必然趨勢,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也不例外,其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降本增效的關鍵引擎。
據調查發現,我國64.2%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未進行數字化研發投入,58.6%的機構未進行硬件投入。“供需錯位”之間,凸顯了人力資源行業數字化發展潛力巨大。

普華永道中國人才和組織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于晨
普華永道中國人才和組織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于晨表示,市場前景很美好,但現實仍需努力。他認為,當前人力資源部門對變革的必要性基本達成共識,然而對于變革的方向、路徑、手段,以及變革的代價,并沒有產生共識。
業務or管理上“下功夫”?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面臨四大挑戰 深耕人力資源服務領域超過20年,于晨認為,當前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面臨著四大挑戰,即業務與管理之間的挑戰、人力資源在管理中的挑戰、數字化重新定義的挑戰,以及人力資源咨詢師角色變化的挑戰。
“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里,國內的企業更強調在業務側發力,真正從管理側發力,最后成功的案例非常少。”當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從管理側發力,于晨認為這是向好的趨勢。“但問題也很明顯,管理上需要提升的領域很多。”
不難看出,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個挑戰是:企業究竟應該在業務上還是管理上“下功夫”,這也是當下爭議的焦點所在。
第二個挑戰是,現在與過去相比,數字化轉型上有很大的區別。過去是先確認好未來的路徑,再進行規劃,一步步實施,這也是所謂的“執行力”。但是,現在很多企業說不清楚未來的方向和路徑。
有位企業創始人曾講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充滿活力。這句話中的“組織”一詞由誰來確定?
“人力資源!”于晨明確表示,人力資源在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
第三個挑戰是數字化的定義。數字化里有很多與系統相關的內容,系統要求穩定,數字化要求敏捷。對數字化的定義是否還局限于信息化,如何從技術側去實現敏捷性,這也是面臨的一大問題。
欲速則不達!敏捷迭代,活力向前沖 基于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四大挑戰,于晨認為,如今轉型的速度偏快。
在大家對數字化轉型還沒有清晰認識的時候,企業為了加速轉型,紛紛將數字化降級為信息化,忽略了企業系統應該承載的業務變化、管理變化、文化變化等諸多因素,導致欲速則不達。
“有調研顯示我國64.2%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未進行數字化研發投入。這一現實數據顯得數字化的進展滯后,關于轉型的顛覆性思考有些遲緩。”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技術上能否快速進行思考,借鑒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的敏捷迭代的方式,充滿活力往前沖?
“這里的快和慢應該進行結合。”于晨認為,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而言,整體規劃可以慢下來,但是每一步的迭代可以走得更快一些。
合而不融,“兩層皮”式分離普遍存在 當下,人力資源咨詢機構的管理咨詢與技術咨詢往往是“兩層皮”式分離。
“這‘兩層皮’在很多企業都是天然分開的。”于晨表示,管理咨詢應該解決企業業務和管理問題,技術咨詢則應該解決技術方案問題。不過市場上常常出現兩者無法集成的尷尬局面。
“普華永道的人力資源咨詢服務,開創性地將管理咨詢和技術咨詢真正融合在一起,打破數字化轉型的掣肘。”于晨說,作為全球性的機構,普華永道特別強調管理咨詢和技術咨詢的集成。
在兩者融合、集成方面,普華永道進行了諸多嘗試:
如嘗試打開組織邊界。盡可能與市場上其他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展,包括與頭部技術公司形成聯盟、與獨立工作室合作等,通過開放式、生態式發展為自身的數字化能力奠定基礎,從而幫助企業更有效地推進數字化轉型。
“對于我們人力資源領域的咨詢師而言,建言獻策是責任所在。”選擇了咨詢行業,就意味著需要不停探索。于晨認為,嘗試改變極具顛覆性。“我們鼓勵提出創新的觀點,雖然有些觀點的前期論證還不充分,但我們希望‘拋’出這些觀點,來打開大家的思維。”
“出海”是將曾經的管理經驗帶出去?警惕!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企業逐步拓展商業版圖,“出海”謀求發展。
“‘走出去’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企業,是幾乎所有中國企業夢寐以求的。人力資源需要配合企業做好戰略落地。”
“這里存在一個最大的誤區,那就是人力資源走出去的時候,往往想把國內人力資源的管理邏輯、管理經驗、管理方式也復制到海外去。”于晨指出:“需警惕這個誤區。”
人力資源解決的是人和組織的問題。對人力資源而言,特別強調本土化。但本土化的要求,會對一家全球企業形成矛盾,是走全球總部集中的方式,還是本土特色差異的方式?
“這實際上是一個管控問題。”于晨強調,人力資源在全球化的路線中,最根本的是要對管控作出調整。管控制度,管控人,最終管控數據。
“因此人力資源在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管理數據的合規和有效使用。”于晨建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一定要在現有人力資源的數據上“做文章”。
向數字原生企業特征靠攏,共創未來 結合普華永道的企業案例分析,于晨認為,推進數字化轉型步伐較快或者成功基因較強的企業,被稱為數字原生企業,具有天然優勢。通常,企業與員工、所處社會和生活環境保持同步。
“很難想像,8小時工作之外,你的生活環境是數字化狀態,而8小時之內是非數字化狀態,這是很割裂的狀態。”
“這是由時代決定的,而不是行業。”
近期,普華永道集合100位普華永道轉型力專家,全新打造了“轉型力共創會”頻道,同時在《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平臺上線,開啟了38場大型網絡直播活動,深入探索企業數字化轉型。
作為共創會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于晨表示,此次活動的初衷在于三個方面,即:轉型話題的全覆蓋、共創角色的融合、“會”的聚合與長期。
一,“轉型力共創會”的直播活動,內容涉及到了行業和職能維度的不同話題,這就意味著轉型會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每一個方面均有其考量。
二,在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和企業轉型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咨詢顧問和企業客戶之間的關系,不應該再是簡單的甲方和乙方,更多的是共同創造的關系。
三,“會”更多的一個平臺,重在集體和聚合的概念。普華永道希望與企業打造長期的共創關系,通過緊密的社群關系,向越來越多有轉型訴求、轉型意愿的企業和個人開放,這是“會”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