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博制圖
企業規模不是越大越好,終有生存極限
有人會問企業規模是不是越大越好?我認為不是,企業做到一定的規模就沒法繼續做大了,再做大就不好、不健康了。企業要想健康發展就要對發展規模有所節制。
我每次假期都會選一本特別難讀的書,2019年春節我選擇了英國物理學家韋斯特的《規?!芬粫?。韋斯特在這本書里講到自然界中植物和動物的生長不是線性的,而是亞線性的,植物不可能無限制地長高,動物也不可能無限制地長大??苹闷锏哪切熬逕o霸”動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體積過大的動物,它的腿骨承受不了自身那么大的體重,容易骨折。
我還記得以前讀過的郭士納的《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中,他講到曾經對效率低下的巨無霸企業——IBM進行改革,這的確是一個能讓大象跳舞的精彩故事。但我也認真觀察過大象的舞姿,在聰明的馴獸師指導下大象雖然十分努力,但形態和體重太大,難免會有幾分笨拙?!兑幠!愤@本書指出,動物的體積越大,其承載的能力反而會越小,一只螞蟻可以拖動多只螞蟻,一個人只能背動一個人,而一匹馬很難馱動另一匹馬,一頭大象則根本不可能背起另一頭大象。
這就是規模的代價,隨著規模的擴大,承載能力會降低??梢?#xff0c;規模大了并不一定好,商界和自然界的規律是一樣的,企業不能一直保持線性增長,也不能無限制擴大,規模過大會導致能力下降。關于企業的規模極限,韋斯特計算得出企業的最大資產額是5000億美元,也就是相當于3萬億元。而我認為企業收入能做到5000億元就可以了,做到3萬億元有點太大。
做企業不要一味追求規模,不要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要活出質量,活得舒服。中小企業可以選擇做隱形冠軍,像中國建材這樣大一點的企業也不要超過三個業務,以一個業務為主,另兩個業務為輔即可。千萬不要盲目擴張,因為人的能力、精力和企業的財力是有限的,瘋狂擴張的結果往往是最后倒下了。通用電氣巔峰的時候做到了6000億美元的市值,而現在也在走下坡路。有人說是因為繼任者選得不好,我不完全贊同,企業走到頂峰后就得往下走,這是規律。
從工業革命到現在,我們一直崇拜企業規模,也堅信規模效益。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總是對西方大企業的營業額著迷,世界500強也一直是中國企業追求的目標。但現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企業數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時,我們會覺得有些茫然,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再加上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成本優勢,今天對中國的優秀企業來講,做大并非難事,但規模是把雙刃劍,規模越大代價越高。所以,做企業要完成從大到優的轉變,得心應手、規模適度,才最好。隱形冠軍展現的小而美的生存優勢就很耐人尋味。
不論是小老鼠還是大象,一生的心跳次數都約為15億次,折合到人的年齡是123歲,到了123歲就算沒生病心臟也跳不動了,當然,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活不到這個歲數。企業和自然界中的動物一樣,也有生存極限。我們總希望看到企業基業長青,做成百年老店,但韋斯特算得百年老店存活的概率只有不到0.0045%,也就是說,全世界1億家企業中只有不到4500家能生存百年以上,兩百年以上的概率幾乎是十億分之一,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所謂兩三百年的老店,中間可能倒閉過,而不是一直存續的。
企業終有生存極限,這既挑戰了“大到不會倒”的邏輯,也挑戰了人們期盼基業長青的愿望,這讓我們認識到,企業的衰落實際上和人一樣,經歷了美好的少年、青年時代,最終一定會步入老年。十幾年前,我們很難預料像摩托羅拉這樣的公司會黯然倒下。華為享譽全球,令國人為之驕傲,但它的領袖任正非也堅持認為華為總有一天要倒下。這并不是任正非的謙虛,也不是一種未雨綢繆的警覺,而是他對企業有生有死的洞悉??傊?#xff0c;企業的成長是有周期的,總會經歷由小到大的過程,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成熟,成熟是件好事,但成熟之后,也很容易衰老得病。大企業必須始終保持清醒認識,時時提防大企業病,做到事事責任到人,用數字說話,學會有節制地發展。
企業衰落與再造卓越
管理大師柯林斯有三部管理經典:《基業長青》講的是如何建造百年老店,《從優秀到卓越》講的是如何從平庸企業發展成為卓越企業,《再造卓越》則是一部研究失敗的書,講的是大企業為什么會倒下,為什么有的企業倒下了就銷聲匿跡,而有的企業卻能東山再起、再創輝煌。盡管書中講述的是企業失敗的“黑暗史”,但柯林斯告訴我們,失敗有規律可循,及早有效應對問題,仍有可能扭轉乾坤,再造卓越。
企業衰落一般有五個階段:一是狂妄自大。一家企業獲得成功后變得目空一切,甚至放棄了最初的價值觀和管理準則。二是盲目擴張。之前的成功讓企業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在資本市場或者個人英雄主義的推動下,開始不停地擴張業務,什么都想試一把。三是漠視危機。由于盲目擴張、攤子鋪得過大,潛在危機逐步顯現,但企業領導采取鴕鳥政策,把困難和問題歸因于客觀環境而不是自身,使得事態一步步惡化。四是尋求救命稻草。危機出現后企業在慌亂中抱佛腳,采取了聘請“空降兵”緊急救場、做重大重組、修正財務報表等不切實際的招數。五是被人遺忘或瀕臨死亡。
公司衰落可以避免,可以翻盤,只要沒有深陷第五階段,仍可以起死回生。企業要想避免衰落、再造卓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規模做大以后要有憂患意識,不能沾沾自喜,妄自尊大,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
在擴張時要突出主業,有所取舍,不做與企業戰略和自身能力不匹配的業務。
出現危機時,不能掉以輕心,要全力應對,防止風險點和出血點擴大。
解決問題時,不能有“病急亂投醫”的僥幸心理,要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千萬不能盲目補救,一個項目做不成再做另一個,一個目標實現不了再定下一個,這樣只會拖垮企業。
世界上沒有“強者恒強”的道理,即便是最好的企業也有可能倒下,所以做企業要保持清醒認識,盡早察覺問題,找到避免衰落的“自救藥”和“工具箱”,并要避免重蹈覆轍。《再造卓越》里有句話:爬一座高山可能需要10天,掉下來卻只需要10秒。這是給所有企業家的醒世箴言。企業的命運掌握在企業自己手中,面對失敗和困難,企業絕不能丟棄理想和激情,用柯林斯的話說就是:即便受挫,也要再次昂起高貴的頭顱,永不低頭,這就是成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