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安徽省省會,居皖之中,承東啟西,左右逢源,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考察安徽、親臨合肥,點贊合肥是“養人的地方”“創新的天地”。
合肥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華夏人文始祖有巢氏誕生于此,擁有4000年文字史、3000年建城史,北宋名臣包拯、洋務運動代表人物李鴻章、“傳奇將軍”李克農、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等歷代名人輩出,人文底蘊深厚。
合肥是科技創新策源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批獲建,國家實驗室首個掛牌,已建、在建和預研大科學裝置達1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300戶,“九章”“嫦娥鋼”“質子刀”“祖沖之號”等一批重大原創成果頻頻令國人驕傲、讓世界矚目。
合肥是新興產業聚集地。世界制造業大會永久會址落戶于此,戰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57%,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3個產業入列首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產業增長勢頭強勁,“芯屏汽合”“急終生智”已成為現象級產業地標。
合肥是改革開放新高地。疊加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多重國家戰略政策,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日益鞏固,“米字型”高鐵網基本成型,通車里程和密度均居長三角城市首位。
合肥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八百里巢湖是合肥“最好名片”,正在建設面向世界的“城市最美會客廳”——駱崗公園,先后榮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天藍、水清、地綠、城美、民富的生態畫卷精彩呈現。
2020年,合肥歷史性地實現“總量過萬億、邁進二十強”奮斗目標。站在新起點,合肥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打造高顏值生態、實現高效能治理、推進高水平黨建,奮力在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中再立新功、再立大功。
江淮古城,生機蓬勃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視察時指出,合肥是一片“創新的天地”,奠定了合肥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步伐。在前進的道路上,合肥引領安徽邁進長三角從江淮小邑,到引領全國、劍指世界的“創新之都”。未來,合肥將著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名城,新興產業集聚的產業名城,城湖共生、宜居宜業的生態名城,勇闖改革開放新路的活力之城,城鄉融合發展的示范之城,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的文化之城,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幸福之城。
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創新,是合肥最靚名片和獨特優勢。作為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坐擁豐富的科教資源和強大的科研基礎,已構建起一系列高能級科研平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九章計算、本源司南、祖沖之號等重大原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首個國家實驗室落戶掛牌合肥,大科學裝置已有、在建和預研總計10余個。
戰新產業,獨具一格
合肥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將科技創新的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強勢,在緊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不斷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芯屏汽合”和“急終生智”已經成為現象級產業地標,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3個產業入選首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獲批產業集群數量位居全國第四、省會城市第二,智能語音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并獲批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汽車產業正加速成長為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十四五”期間,合肥市將加快實施“2833”產業發展工程,打造2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3個千億級龍頭企業、300個左右“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建設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國家級三大戰新產業集群,做大做強中國聲谷、中國安全谷、中國環境谷、中國網谷等,全力打造國家存儲器產業基地、新型顯示之都、新能源汽車之都、鎂基新材料基地,培育壯大生物醫藥、公共安全、高端機器人、儀器儀表、傳感器等戰新產業集群。2020年,合肥市正式啟動重點產業鏈“鏈長制”,提出產業鏈發展思路、目標、重點和舉措,以“鏈長制”為抓手,圍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梳理出12條重點產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網絡與信息安全、光伏及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量子產業、節能環保、智能家電、創意文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