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場主體最盼、最急、最憂問題,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224項攻堅計劃、210項提升舉措和“1210”專項行動。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市努力打造體制順、機制活、政策好、審批少、手續簡、成本低、服務優、辦事暢、效率高的優質營商環境,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29.1萬戶。在最新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中,長春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提升最快的10個城市之一。
新的一年,長春將如何以優質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大盤之“穩”、謀求發展質效之“進”?1月初,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志軍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實現穩中求進,必須把優化營商環境放在突出位置,注重企業的獲得感。
深化改革提效率
降低企業綜合營商成本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更是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我市始終把服務企業發展作為營商環境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改革提升效率,著力解決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助力企業提信心、解難題、增后勁。
摘地當天就拿到開工許可,次日便可進場施工,“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大大提升了長春至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建設速度,節約了時間成本。而這背后,是我市主動服務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及時推出創新性強、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獲得感強的惠企紓困政策舉措。圍繞全鏈條、多方位、一站式服務,我市建立了“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多證合一”和“標準地+承諾制”“容缺受理、容缺審批”等工作機制,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8類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最長審批時限81個工作日、最短13個工作日,城區、開發區社會投資低風險工業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新建商品房項目實現“交房即辦證”;為解決企業開辦難題,我市創新開展“證照一碼通”改革,實現多部門數據共享、“一站式”證照辦理。企業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稅務UKEY和發票、單位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和銀行開戶等業務實現“一表填報、一個環節、一網通辦、一日辦結”。
上門服務轉作風
著力解決企業辦事難題
謀實策、出良招,辦實事、解難題,著眼于企業所思所需、所想所盼,我市通過開展“萬人助萬企”行動,發揮干部服務企業“聯絡員”、政策精神“宣傳員”、企業困難“化解員”作用,幫助企業提振發展信心、把握發展態勢、化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后勁,著力打造親商、助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環境和親清政商關系。?
三年來,我市通過強化“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服務理念,實行分組包保、定期研判、分級化解、銷號管理等工作運行機制,建立“1+9+17”三級微信服務群(即1個市級重點企業微信服務群、9個行業重點企業微信服務群和17個縣區級重點企業微信服務群),密集出臺和落實減稅降費、援企穩崗等200余項政策措施,不斷提高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截至目前,接收、解決全市企業問題實現“雙過萬”,問題化解率、企業滿意度分別達到99.9%、99.1%。
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市還以“小微信”推動“大服務”,建立和運行“長春親清政企關系”微信服務群,打造“萬人助萬企”數字化轉型2021升級版,及時高效受理解決企業問題,僅兩個多月就解決企業提出的問題1200件。
練好內功強能力
提升服務完善保障體系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好的營商環境是生產力、競爭力,更是吸引力。我市不斷加強內功修煉,提升服務效能完善保障體系,在優化營商環境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為加強企業生產要素保障,我市積極推動就業服務保企業用工,截至2021年10月末,開發就業崗位15.83萬個,城鎮新增就業9.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4.65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4億元;為保企業用水,我市開展“免申即接入,報裝即通水”服務,實現用戶即申請即開栓即通水;為保企業用氣,我市依托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將燃氣管線敷設到位,用戶申請燃氣報裝后,當天即上門通氣,實現“報裝即通氣”;為保企業用電,我市將小微企業辦電時間壓縮至15個工作日內,30項辦電常用業務“一次都不跑”,大力開展不停電作業,通過加裝一體化隔離裝置,定期檢修、巡視等措施,降低電壓閃降風險;為保企業用地,我市出臺2021年5399萬平方米供地計劃,保障產業用地有序供給、房地產用地平穩供應。
改革創新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市將鎖定全國第一方陣目標,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萬人助萬企”行動,推動“一網通辦、跨省通辦”“一件事一次辦”,推廣“標準地+承諾制”“拿地即開工”“交房即辦證”等創新舉措,全力打造東北一流、國內先進、符合國際標準的營商環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