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14日,以“創新無限?視見未來”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2023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創新專業賽決賽暨項目簽約系列活動在佛山舉行。 新型顯示行業產業規模大、產業鏈條長、就業人數多、引領作用強,在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中處于龍頭牽引地位,是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主戰場之一,也是全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佛山市高度重視新型顯示產業鏈培育,目前已具有明顯的產業發展優勢。借此契機,全市上下統一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結合產業基礎,堅持精準延鏈補鏈強鏈,加速推進產業優勢再造。為此,我們邀請到了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專家以虛擬圓桌會的形式,共同探討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趨勢。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永愛:
加快技術進步步伐 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已經走出了規模導向,正在加速走向技術導向和價值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個發展過程涵蓋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顯示面板產品到顯示專用材料和專用設備,以及各種應用市場。
首先,在產業鏈方面,除了顯示面板產品外,還有兩個關鍵環節:顯示專用材料和專用設備。得益于產線建設,我國新型顯示專用材料的本土產值逐年提升,液晶材料、光學膜、靶材、電子化學品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在專用設備方面,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其次,在投融資方面,近18個月以來,中國地區新型顯示產業投資近1700億元。這些投資不僅用于產線建設,還涵蓋了顯示專用材料、設備、微顯示等領域。同時,新型顯示產業不斷賦能消費電子、數字文創、景觀旅游、數字醫療、車載顯示、虛擬顯示等領域,為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賦能賦智,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在創新驅動發展模式方面,超高清、超高刷、柔性OLED、Mini/Micro LED等高附加值的高端智能終端產品將呈現更多創新突破。車載、折疊屏、元宇宙、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應用市場也將迎來高速發展。
總體來說,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韌性和可持續性正在進一步增強,產業鏈穩定性也在穩步提升。同時,隨著技術進步和應用市場的拓展,該產業正加速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
國家科技部十四五“新型顯示與戰略電子材料”專項專家、維信諾股份集團創新研究院院長李俊峰:
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要素包括了技術創新、產業鏈協同發展和政策的支持。
技術創新是基礎。顯示產業需要不斷進行系統性的技術創新,包括材料、設備、工藝、器件和產品等各方面持續進行有層次的研發和創新。有層次的創新兼顧眼下產品需求與前瞻技術。前者提高產品的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后者面向產業的未來競爭力打造,同時也為眼下產品性能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支撐。
產業鏈協同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可共同提高效率,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協同創新,一方面可以打通上下游研發的需求管理,使創新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創新成果的應用驗證,提高創新迭代速度。因此,協同創新對于提高整個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非常重要。
政策環境和政策支持是產業健康發展與可持續發展重要的引導要素。顯示產業是一個重資產、長周期的產業,正確的政策引導可以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減少企業的短視行為,鼓勵短板的協同攻關突破,減少不良競爭或者無序發展的現象,從宏觀上引導整個產業健康發展,行穩致遠。
維信諾一直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OLED產業”為使命,20多年矢志不渝,堅持技術創新,專注OLED事業20余年。技術創新也有力支撐了公司的發展:
首先是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推動和支撐了公司的產業布局。目前公司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布局了四大產業基地,這是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的體現。其次,長期技術創新形成了厚實的技術積累,每年都會產出幾項產業領先的技術突破。目前在OLED領域擁有14000余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占86%。第三,實現了聯合創新的突破。一方面,維信諾積極與產業鏈伙伴協同創新,有力支撐產業鏈發展;另一方面,基于已有資源實現了平臺的拓展,聯合成立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蒸鍍OLED顯示創新平臺、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江蘇省院士工作站、河北省柔性顯示技術創新中心。通過創新平臺解決共性問題,加速創新成果轉化。
未來,維信諾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并且與產業界協同,助力產業繼續發展。
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昌昌:
打破顯示行業壁壘 激發市場應用活力
持續支持和上下游產業鏈布局我國新型顯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產業營收超過5000億元,同比增長約15%。同時,我國在柔性AMOLED領域的出貨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一,成為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的一大亮點。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并且在某些領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
一是發揮TFT-LCD產能優勢,強化AMOLED技術創新能力,注重新興技術的研究和儲備,推動產業邁向高質量競爭軌道。二是加強面板企業與上游企業協同合作,關注產業鏈供應鏈均衡發展。三是以數字經濟為著力點,探索新型顯示與新能源汽車、5G、物聯網的融合創新發展路徑,加快開發新應用,著力打造新市場。四是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加強人才引培力度,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國際合作模式,促進與全球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五是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新型顯示產業要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在生產過程中,要推廣綠色制造理念,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產品使用過程中,要注重節能和環保性能,推動產品升級換代。六是要加強人才培養,夯實發展基礎。新型顯示產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支撐。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和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投身于產業發展中。同時,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印刷OLED技術是一種有別于目前主流的蒸鍍技術的前沿屏幕生產技術。目前,印刷OLED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建設采用印刷OLED技術的生產線,并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量產出貨。然而,印刷OLED技術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如,印刷OLED技術的生產效率較低,需要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此外,印刷OLED技術的材料體系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研發和優化。總的來說,印刷OLED技術是一種具有潛力的屏幕生產技術,未來有望在顯示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要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政府在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優化政策環境,加大對產業的扶持力度,為企業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服務。同時,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破行業壁壘和地區封鎖,激發市場活力和創新活力。
海目星集團
技術創新與質量并存 持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國內通過科技部持續支持和上下游產業鏈布局,實現了激光顯示整機的批量化生產,使得我國激光顯示產業一躍成為國際領跑者。近年來,我國從事激光顯示產業化的骨干企業超過30家,出貨量達60 萬臺。與此同時,下一代顯示技術新方向不斷涌現,以印刷顯示、激光顯示、微米級發光二極管(Micro-LED)顯示為主的下一代顯示方向逐步明確,光場顯示、激光全息顯示等變革性顯示技術將推動三維立體顯示發展,全球都處于產業化應用前的研發階段。不難發現,要推動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
在新型顯示產業大潮中,海目星針對未來的終極顯示技術Micro-LED進行了前瞻性布局。2020年啟動戰略項目研究,并于2022年初成立了新型顯示行業中心,全力以赴進軍Micro-LED設備市場。2022年6月,海目星推出了攜帶激光工藝的巨量轉移設備,并在9月份成功交付客戶首批Micro-LED巨量轉移設備,這意味著海目星已成功掌握了Micro-LED巨量轉移技術,在新型顯示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展望未來,海目星布局Micro-LED全制程激光裝備技術,包含巨量轉移、巨量鍵合及返修制程,將解決Micro-LED技術所面臨的挑戰,推動行業進入規模化量產的黃金時代,為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