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中央這一重要部署,為“十四五”時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明了方向。
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實體經濟是相較虛擬經濟而言的。虛擬經濟在當代也是很重要,但是如果過于關注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吸納的資源過多,就會阻礙實體經濟的發展。目前,制造業企業吸引人才、吸引資金的能力較弱,就與虛擬經濟自身運行的獨立性有很大關系。這是要解決的問題。要支持實體經濟,進一步做大制造業規模,提升制造業附加值,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增強制造業發展的自主能力,使其在一些核心環節上,更多依靠自己,而不是受制于人。因此,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不斷改善制造業發展的環境。
為什么要強調制造業?因為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第一產業的占比降低,第二產業占比提高到一定程度也會降低,最后實際上主要是第三產業的占比在提高。不管發展哪種產業,都離不開制造業,因為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制造業產品。如果沒有制造業,其他產業的發展也就沒有了堅實基礎。因此,今后還要把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在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進一步做強長板方面,還要下很多功夫。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以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建議》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新概括,強調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四、加快數字化發展
數字化發展是重要發展趨勢。要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建設國家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
加快經濟體系的優化升級,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方面。要加快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