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實力是醫藥企業尤其是創新藥企在行業“長跑”中能否勝出的重要因素,年報中披露的企業研發投入、在研管線布局等情況頗受投資者關注。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259家A股上市藥企披露了2023年經營業績,合計研發投入811億元,同比增長7.43%,增速較上年有所放緩。其中,177家企業研發投入較上年增加,企業數量占比近七成。記者注意到,在創新藥企普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一些企業也在優化管線布局。
研發投入持續攀升
同花順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申萬醫藥生物行業493家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23年年報的259家企業研發投入合計金額分別為649.90億元、754.91億元和811.00億元,呈現持續攀升態勢,2022年和2023年同比增幅分別為16.16%和7.43%。
這與全球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增速趨近。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年7月發布的報告預測,全球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將由2022年的2415億美元增長至2027年的335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6.8%。
具體來看,上述259家藥企中,2023年研發投入過億的有144家,其中超過10億元的有19家,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上海醫藥暫居前三位,分別為61.50億元、59.37億元和26.02億元。記者注意到,目前排名前20位的藥企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為383.46億元,占259家藥企總額的47.28%,較上年的362.46億元增幅僅為5.79%,低于行業整體增幅,其中有八家研發投入較上年減少。
從研發強度看,同花順數據顯示,259家藥企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簡稱“研發投入占比”)中位數為7.33%,高于2022年的6.36%和2021年的5.99%。其中,160家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有所增加。
不少企業近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產品營收貢獻進一步增強。恒瑞醫藥披露,公司持續加大創新力度,維持較高的研發投入,2023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61.50億元,其中費用化研發投入49.54億元。年報顯示,恒瑞醫藥2023年公司創新藥收入達106.37億元(含稅,不含對外許可收入),雖然面臨外部環境變化、產品降價及準入難等因素影響,仍然實現同比22.1%的增長。與此同時,報告期內該公司仿制藥收入略有下滑。
2023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降的心血管用藥龍頭企業信立泰,研發投入總額不降反增、突破10億元,研發投入占比超30%。同花順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信立泰研發投入總額分別為8.04億元、7.77億元、7.73億元、6.91億元、9.17億元和10.47億元,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17.28%、17.38%、28.21%、22.61%、26.35%和31.13%。不過,該企業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也在2023年明顯抬升,達到60.94%。年報披露,隨著創新產品營收的不斷增長,以及多個創新產品陸續獲批、上市公司營收及利潤貢獻發生結構變化,創新產品占比提升。仿制藥方面,作為信立泰曾經的業績支柱產品,泰嘉收入、利潤貢獻下降。
2022年3月上市的榮昌生物去年研發投入總額也突破10億元,達到13.06億元,較2022年的9.82億元增長逾三成;研發投入占比由2022年的127.19%降至2023年的120.62%。年報顯示,公司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0.8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72億元增加40.26%,主要緣于公司兩個已進入商業化階段的核心產品泰愛和愛地希銷售收入及銷量同比快速增長。
復星醫藥同樣表示,創新產品上市帶來的產品結構優化和銷售增長是報告期內業績的主要驅動因素。
研發人員數量微降
對于醫藥行業尤其是創新藥行業而言,研發人才尤其是高端研發人才十分重要。年報顯示,在研發投入整體穩步增長的同時,上市藥企研發人員數量出現小幅下降。
同花順數據顯示,2023年,259家上市藥企研發人員數量合計為163094人,較2022年的166802人減少3708人,降幅為2.22%,不過仍明顯高于2020年的116974人和2021年的141209人,其中逾六成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增加。
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一些生物醫藥企業及外包服務企業業績承壓,降本增效下研發人員數量明顯下降。
CXO(醫藥外包服務)龍頭企業藥明康德近年來首次出現研發人員數量下降。同花順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2年,藥明康德研發人員數量逐年增加,分別為11721人、13940人、17872人、21942人、28841人和36678人,2023年則為33657人,減少逾3000人。不過,其研發人員數量占比依然超過八成,2019年至2023年,這一比例分別為82.19%、83.08%、82.61%、82.70%和81.90%。
盡管員工總數降逾7%、研發人員數量降逾8%,但藥明康德人力成本仍在上升。年報顯示,該公司主營業務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原材料成本及間接費用。2023年,其直接人工較2022年增長25.60%,成本增長主要由于服務需求及業務增長。
舒泰神去年研發人員數量減少超過一半。公司202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公司現有研發人員262人,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達到32.63%。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公司現有研發人員122人,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為21.98%。
此外,一些藥企因統計口徑調整,出現研發人員數量和占比大幅變化。
例如云南白藥2022年年報顯示,當年研發人員數量為1291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為14.70%。公司2023年年報則顯示,2022年研發人員數量為435人,占比為4.95%;2023年研發人員數量為527人,占比為5.97%。“公司研發人員指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人員以及與研發活動密切相關的管理人員和直接服務人員。本報告期對研發人員統計口徑進行調整,與各年度研發費用統計口徑所對應的人員一致。以前年度公司研發人員是按照技術人員的口徑進行統計(技術人員口徑包含動力裝備、技術質量、信息管理、研發管理)?!痹颇习姿幵?023年年報中表示。
據悉,2023年11月24日,證監會發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9號:研發人員及研發投入》,明確了滬深兩市研發人員及研發投入認定標準。
豐富優化管線布局
近日,多地發文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眾多上市藥企也在年報中表示將堅持創新發展,繼續加大研發投入。
“近年來,隨著行業發展環境變化、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推進,我國醫藥行業發生深刻變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驅動轉型趨勢明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具有真正意義的創新產品面臨較好發展機遇,創新藥物的可及性不斷提高。”信立泰在“2024年度經營計劃”中表示,將強化研發創新,使專利產品成為主營產品。該公司還提到,未來幾年將加快推進創新產品出海進程。
上海醫藥表示,在生物醫藥方面,公司將充分發揮“工商研投”一體化的獨特優勢,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生態,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管線布局,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巨額研發投入給業績造成的壓力,一些創新藥企更加注重優化管線布局。
“如果公司無法及時完成新產品的研發和注冊報批,不僅會影響前期研發投入的回收,還可能影響未來的收益實現。”艾德生物表示,公司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市場研究,確保研發方向與市場需求緊密貼合,研發管線能夠滿足目前及未來市場對體外診斷產品的需求。金迪克也提出,將穩步推進在研品種的審評進度,開展已獲臨床批件在研產品的臨床研究工作,加快臨床前研究的在研產品研發進度,跟蹤并儲備創新疫苗新技術、新品種,優化并擴展產品管線布局。
前沿生物已于2023年對研發管線策略進行了調整與優化,提出“創新屬性與成本優勢并重”,提高整體研發資金使用效率。該公司表示,將持續探索新的技術領域,綜合市場潛力、藥品成藥性、生產成本,布局目前處于技術空白的品種或國內尚處于起步初期的品種和技術領域,持續構建科學、豐富的產品管線布局,夯實公司在新藥研發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蓄力公司中長期可持續發展。
舒泰神則在提出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持續推進研發的同時,明確表示“未來一定時間內,因公司在研項目持續推進的需求,預計將控制一定的研發投入水平”。(記者 張小潔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