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戶外經濟持續升溫,“山系穿搭”正成為年輕人穿搭新潮流,這也帶火了沖鋒衣的銷量。據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今年以來沖鋒衣成交額同比增長165%。
為何沖鋒衣會受到熱捧?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沖鋒衣作為戶外功能性服裝,將功能性與時尚融為一體,其適應場景已從戶外拓展到了出游和日常等多個場景,消費群體持續擴大。
某戶外服飾企業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公司24條沖鋒衣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工人加班加點趕訂單,計劃年底前還要擴大10條左右的生產線,目前生產訂單已排到明年2月份。
“從過往經驗來看,4月份至9月份是沖鋒衣的生產旺季,而今年不少企業都忙到了現在,公司合作的生產線有100條左右,根據市場情況,公司還要再增加到150條生產線,來擴充產能。”該企業表示。
三夫戶外相關工作人員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戶外運動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今年所有品牌都在加大沖鋒衣方面的布局。
探路者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沖鋒衣的熱銷,公司也享受到了行業增長的紅利,目前公司的沖鋒衣品類銷售情況符合預期,同時公司提前預判并布局了市場,在沖鋒衣領域具備技術、營銷、供應鏈等方面儲備。
同時,在戶外運動風潮之下,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開始瞄準沖鋒衣領域,除了探路者、三夫戶外、駱駝等企業外,主打羽絨服的波司登、防曬衣的蕉下也在積極布局沖鋒衣賽道,同時,李寧、安踏、Lululemon等一眾運動品牌均持續加碼沖鋒衣系列。
沖鋒衣雖為新的藍海市場,但競爭卻十分激烈。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姜驍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沖鋒衣是一個講究科技含量的產品,目前國內沖鋒衣消費市場以國外傳統大牌為主,國內品牌的優勢一方面來源于價格,一方面來源于款式較多,但仍面臨專業化問題,品牌溢價較低。
“未來研發能力強、專業化水平高的品牌更有可能以技術為支撐,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在姜驍瀟看來,未來沖鋒衣應朝著技術創新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富有科技含量的材料研發是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定價權的必然路徑;此外,隨著沖鋒衣的應用場景拓寬,為滿足消費群體在不同應用場景對時尚的需求,個性化的設計可避免產品同質化。
基于此,目前國內許多品牌紛紛精準發力,尋找適合自身的路線。例如,探路者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沖鋒衣方面,該品類高中低端的參與品牌分布成熟,未來探路者會繼續走中高端路線,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
“從供給端而言,國內品牌依托國內健全的產業鏈供應能力,在品牌設計、功能技術等方面快速提升,敏銳把握國內消費結構變化和消費需求,搶占市場份額。”對于國內戶外品牌的競爭優勢,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國貨崛起的背景下,戶外行業國產替代趨勢明顯,行業前景向好,市場規模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在品質穩定性、品牌知名度、產品創新和核心技術以及材料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認為,融合更多科技因素、制造材料更加環保、設計更加創新、專供細分市場將是國內戶外服飾持續發力的方向。
姜驍瀟認為,目前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小眾戶外服飾付費,且消費決策時間相對較短,相關細分品類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本報記者 賀王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