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22日電(王媛媛) 今日A股市場上,銀行股繼續維持強勢,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再創歷史新高,上海銀行、江蘇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等多股再創年內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銀行股的漲幅頗為亮眼。2024年內銀行股累計漲幅達20.22%,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一。在近幾日持續調整的市場中,銀行股近五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3%。
銀行股持續起舞的邏輯是什么?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近來銀行股集體走強是其高股息吸引力和市場對于銀行凈息差有望迎來轉折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
國有大行股屢破最高價
盡管近期市場整體處于調整狀態,但上市銀行二級市場表現可圈可點,8月以來,多只國有大行股屢屢突破最高價。中證銀行指數今日上漲0.85%,該指數周漲幅2.34%,月漲幅3.81%,年內漲幅超過了20%。
8月22日,A股市場銀行板塊震蕩走高。其中,中國銀行股價一度上漲近3%,報5.09元,刷新了歷史高點,盤尾收于日內高點附近。與此同時,建設銀行高開高走,股價一度上漲近2%,報8.26元,最終建設銀行收漲1.36%;工商銀行股價同樣創出歷史新高,盤中最高報6.44元,收漲近2%。除了國有大行外,22日,上海銀行、江蘇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等多股再創年內新高。
國有大行近期表現持續活躍。8月20日,A股銀行股持續走強,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股價創歷史新高,年內銀行指數漲幅超過兩成,其中南京銀行、交通銀行、成都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只股票漲幅超過40%。
統計銀行股年內表現發現,從今年漲勢來看,城商行表現最佳,此外,國有大行近期表現相對突出。
多方面因素驅動銀行板塊行情走強
關于銀行股逆風走強的原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系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
"最近銀行股集體暴漲,而市場整體走勢低迷,主要還是反映了當前投資者比較看重低估值高分紅率的這些股票,分紅收益比較穩定的股票符合當前投資者的需求。銀行股多數都屬于低估值高分紅類股票,有的分紅率甚至達到5%以上。”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新華財經表示。
楊德龍認為,銀行股近期持續上漲也是市場風險偏好比較低的體現,“因為投資者對于后市的信心不足,所以對成長股不感興趣,喜歡業績穩定估值低的藍籌股,市場風險偏好較低就會使得更多投資者去追捧低估值高股息板塊。”他說。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新華財經表示,銀行股上漲的核心因素是資金的推動。尤其是今年ETF資金大幅流入并主要加倉滬深300,銀行作為滬深300指數第一大權重行業,明顯受益;第二,資金之外的主要因素在于高股息。經濟修復弱勢、利率整體下行趨勢下,資金追求高勝率和確定性趨勢下,對銀行股為代表的高股息品種的追逐;此外,銀行業基本面回升的預期。房地產政策加碼之下,房價和市場預期趨于穩定,有助于銀行減少不良貸款以及改善銀行資產質量,基本面改善預期也給銀行股帶來提振。
財通證券指出,國有大型銀行股表現強勁背后的主要驅動力是長端利率的下降,這為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提供了高股息資產的吸引力。
華福證券分析稱,今年以來銀行板塊的行情有三方面的驅動因素。一是股息率選股邏輯在板塊內的擴散,高股息策略從國有行擴散到中小行。二是地產政策的放松。三是市場對于銀行凈息差下行斜率放緩以及基本面即將見底的期待。展望未來,銀行板塊要更多檢驗前期政策的效果以及未來基本面的走勢。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展現韌性,加之政策利率的穩步下行,市場普遍預期銀行股的業績低谷或許即將過去。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凈息差這一自2020年起對銀行股業績構成主要挑戰的因素,有望在年底前迎來轉折,其降幅預計會顯著縮小,并持續邊際改善。事實上,從金融監管總局八月公布的權威數據中,可以清晰看到商業銀行凈息差的態勢已經趨于穩定,更令人鼓舞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凈息差還實現了輕微的回升,這無疑為整個銀行業的盈利前景增添了積極信號。
8月9日,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商業銀行二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情況顯示,銀行凈息差為1.54%,較一季度持平,保持企穩。其中,大行凈息差較一季度微降,股份行凈息差有所回升,城農商行凈息差保持不變。
銀行股還能布局嗎?
分析人士表示,在這輪行情中,被動資金是重要推手,特別是指數型基金。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主動型基金重倉持有銀行市值為412億元,占主動型基金重倉市值的2.77%,較一季度末提升0.31個百分點;指數型基金重倉持有銀行市值占比提升1.31個百分點,主要加倉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
有機構分析,年內銀行板塊的行情背后,資金面是更重要的直接驅動因素。得益于較高的分紅率以及企穩的凈息差,銀行成為風險偏好更低的保險資金第一大重倉方向。
根據國家金融總數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6月,財險+人身險(占險資總規模的96.6%)合計持有的股票和基金規模分別較年初增加1369億和1693億元,而這其中,銀行成為險資的第一大重倉方向。
如何看待銀行股的下一步行情演繹?楊德龍認為,如果是對于追求短期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可以繼續關注銀行股的機會,但站在長期布局的角度,可以關注一些被錯殺的優質傳統白馬股,如消費白馬股等前期調整幅度較大的板塊。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短期來看,目前滬深兩市成交額有所不足,或難以支撐銀行板塊的持續演繹,因此追高需謹慎。
中信證券研報稱,目前已有10家上市銀行披露中報或快報,總體而言上半年量價協調推進再平衡,資產質量進一步夯實,業績亦保持穩定。預計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擴表與業績增速將保持平穩。板塊投資來看,當前銀行股具備政策支持度和業績穩定性的支撐,疊加金融產品配置偏好邏輯不改,分紅收益空間確定性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