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院長王長青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帶來的提案是圍繞鼓勵發展商業航天、助力數字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兩個方面。他說,“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而發展即時遙感星座,不僅能為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發揮重要作用,更是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王長青指出,數字經濟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四化”為框架(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引起了生產要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全面變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王長青進一步解釋了遙感星座技術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應用,他說,在商業衛星類別中,遙感衛星可利用空間巨大,從遙感的靜態觀測到動態監視,特別是對動目標的監視還有大量課題需要研究,需要統籌各方衛星資源,構建幾百上千顆衛星的天基實時監測系統。未來遙感衛星的發展趨勢將通過大規模星座的構建實現高時間分辨率的應用,也就是即時遙感。即時遙感星座作為大規模低軌遙感星座,可獲取高時效、多類型、廣覆蓋遙感數據,支撐數字化治理對遙感數據資源的需求,推動以遙感數據為主的空間數據產業化、市場化發展,帶動火箭發射、衛星制造、數據應用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數字經濟“四化”協調發展。
在此背景下,中國航天科工三院歷經五年的行業探索,提出了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天星云即時遙感服務體系,并首次創新打造了“十城十星”的商業模式,對衛星基礎設施(衛星、地面站等)進行共享。三院發布的即時遙感服務體系立足航天強國、數字中國、鄉村振興等重大國家戰略需要,以高時頻遙感應用需求為牽引,充分利用航空航天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由即時遙感衛星系統、近實時低空無人值守觀測系統、實時地面物聯感知系統和統一的地面衛星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組成的天地一體、云網融合、立體綜合的即時遙感服務體系。“這是踐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中,在科技、商業和社會、民生領域中多方面、多機構、多體系的融合性成功探索。”王長青說。
據介紹,目前三院已建成衛星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具備多源數據匯聚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應用服務能力,具有低空無人機智能數據采集能力。計劃于2025年逐步建成小規模即時遙感組網觀測能力,能夠提供準實時、廣覆蓋、精細化、高智能、強自主、云應用的即時遙感服務和應用,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發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并聚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即時遙感應用新生態,共同繁榮商業航天大市場。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此前發射的航天星云·常熟一號衛星便是“十城十星”計劃的首次實踐,如今已工作超過一年時間。位于南湖濕地公園內的常熟衛星地面接收站能夠根據軌道預報精準捕捉“常熟一號”并進行跟蹤交互,為城市管理者在城市規劃、建設、應急指揮等方面提供詳盡的衛星監測專題成果數據,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輔助支撐,大大提升了常熟城市數字化治理水平。王長青表示,“常熟一號”是三院“星-站-網-云-端”一站式服務的成功實踐
“目前全國很多省市都在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建議國家加強引導,加快發展節奏。”王長青說,他呼吁加強政策支持和產業布局,營造良好的商業航天市場環境;加強頂層指導,推動即時遙感星座標準體系建設,引導商業航天資源匯聚;加強應用牽引,暢通典型行業應用鏈條,讓更多城市擁有自己的城市衛星,用空間基礎設施“新基建”為城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帶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