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腹地,金銀花生產基地,工人修枝施肥;太行山深處,茶園綿延起伏……行走在燕趙大地,一幕幕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景象在眼前鋪展開來。
近年來,河北省挖掘資源優勢,做足產業文章,持續壯大特色農業,促進農文旅融合,引導項目下鄉,多措并舉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奮力開啟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新局面。
發展特色種植
初冬時節,走進河北邢臺市巨鹿縣堤村鄉桑田金銀花合作社,10余名工人正在為金銀花修枝、施肥。“金銀花種植是個技術活。為有效控制枝條的生長,力爭實現豐產,我們邀請縣里農技專家講授金銀花整形修剪技術,收獲很大。”該合作社理事長楊培武說。
“巨鹿縣依托縣大數據發展中心于2022年初搭建的‘巨好辦’綜合管理平臺,建立‘金銀花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統’,實現金銀花種植、加工、銷售全程可追溯。”巨鹿縣副縣長李兵說,納入溯源系統的金銀花品質更好,價格高出市場平均價10%至15%。
巨鹿縣金銀花種植歷史悠久,素有“中國金銀花之鄉”之稱,經過多年發展,種植面積已達13萬畝,年產優質金銀花干花1.4萬噸,總產值超過20億元。目前該縣超過6萬農戶通過金銀花產業增收,平均每戶增收5000元以上。
隨著“南茶北移”試種成功,位于太行山深處的石家莊市靈壽縣南營鄉漫山村也種上了茶葉。靈壽縣還鄉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路文茹介紹,“南茶北移”的最大難點在于茶葉生長溫度的控制,茶農通過塑料大棚控溫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
好水、好土、好氣候生產出高品質茶葉。靈壽縣農業農村局現代農業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高慶發介紹,經檢測,南營鄉種植出來的茶葉屬低堿茶,是上等綠茶。目前茶葉種植拓展至9個自然村,年產值近千萬元,為當地村民提供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
河北各地積極整合資源力量,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積極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格局,引導各地把“土特產”培育成優質產業。
做強休閑農業
在保定市徐水區神農現代農業示范園水培蔬菜工廠,奶油生菜、散葉生菜、芹菜等水培蔬菜碧綠鮮嫩。技術人員檢測水質,查看幼苗發育情況,調控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及智能溫控系統,不時有游客參觀采摘。
“我們運用智能溫濕水肥調控系統,常年循環種植水培蔬菜,供游客采摘及農業研學。”神農現代農業示范園負責人邢建國介紹,該園區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四星級園區,設有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聚焦高新農業,打造農業科普館、水培蔬菜工廠、中華盆景園三座各1萬平方米的聯棟溫室,建有43個高效日光溫室大棚,種植多種果蔬、鮮花供游客采摘,為商戶配送。
“徐水區已培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四星級企業(園區)1家,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休閑農業園區、農業采摘園6家,帶動鄉村旅游、都市休閑農業發展。”徐水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振宇說。
在邯鄲市雞澤縣小寨鎮“寶妹”家庭農場,一盆盆多肉植物色彩斑斕,游客們穿梭其間,精心挑選心儀的多肉類商品。“多肉植物銷售旺季,線上線下都有人下單購買,生意非常好。”小寨鎮趙莊村村民趙要澤說。
2015年至今,“寶妹”家庭農場從剛開始的擺地攤發展成18個大棚,培育種植的多肉花卉品種達300多種,年產60萬多盆。
“我們通過直播帶貨,旺季一天能銷售5000多盆。”該農場負責人陳芝說,農場依托“直播基地+代理發貨+銷售提成”的經營模式,旺季平均每天3000單、線下批發5000余株,月銷售額40多萬元。
雞澤縣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科負責人張現叢說,雞澤縣將進一步擴大多肉植物基地規模,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多肉種植園,帶動更多群眾發展產業,實現增收。
休閑農業作為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業態,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河北持續推進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深入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不斷提升休閑農業影響力。2023年以來,全省累計發布休閑農業景點線路211條、美麗休閑鄉村130個、休閑農業精品園區33個。
帶動就業增收
河北省注重以招商引資促鄉村振興,印發“百企聯百縣”行動方案,公開發布《關于邀請廣大企業參與縣企合作振興鄉村的英雄帖》,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招商引資縣企對接工作,提高招商引資實效。2023年以來累計召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縣企合作懇談會4期,以鄉村振興大招商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是附近村的,在這里上班3年多了,離家近,照顧老人和孩子方便,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日子過得挺幸福。”金寺院村村民賈玉巧所在的河北盈通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衡水市武邑縣從北京引到小里臺村的一家紡織企業,年產服裝58萬套,吸引附近4個鄉鎮20余個村160余名村民在此就業。
近年來,武邑縣引進了河北盈通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武邑智能安防產業園等項目,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重要支撐。該縣整合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網絡,引入北京多彩生鮮商貿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電商物流+智慧管控”國家級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培養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帶頭人300余人,增加就業崗位9000余個,人均年增收3萬元。
“我在君樂寶第一牧場上班,每月工資約4500元,還能照顧家里,日子越過越紅火。”威縣趙村鎮前寺莊村村民劉會生說。
君樂寶乳業園區是威縣引進的重點項目,坐落于該縣趙村鎮前寺莊村,輻射附近6個鄉鎮10萬余人。“園區通過‘種、養、加、旅’一體化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目前已在威縣建成6個萬頭奶牛牧場、1個乳品深加工廠、1個飼料加工廠和1個3A級旅游觀光區。”威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孫國福說。
近年來,威縣打造乳業產業體系,推動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條,建設集飼草、奶肉牛養殖、乳品加工、旅游觀光及生產性服務于一體的三產融合創新示范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威縣6000多戶2.1萬名群眾從事二三產業,年人均增收6000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