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22日電?題:山東濱州張王村:一個沿黃村的“多彩”蝶變
新華社記者高天
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大棚里采摘水果、孩子們在游樂園內傳來陣陣笑聲、騎行愛好者在村旁的林蔭道上疾馳而過……在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梁才街道張王村,處處可見蓬勃生機。
“此前,這里還是黃河岸邊的一個落后村。”張王村黨支部書記劉洪俊告訴記者,“加入紅色聯盟、發展綠色產業、做好沿黃文章,是我們近年來實現跨越發展的‘三色秘訣’。”
張王村離黃河最近的距離只有50米。依靠著黃河岸邊肥沃的土地,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當地開始發展水果種植。“從最初的瓜果梨桃,到現在的冰淇淋西瓜、櫻桃、柑橘等高檔水果,村里種植的水果種類日益豐富,還帶動周邊的沿黃村種上紅心火龍果、無花果等,走上了水果采摘致富路。”劉洪俊說。
“喝黃河水長大”的水果鮮美甘甜,加之依河傍城便利的交通條件,張王村很快成為廣大游客采摘游玩的好去處。目前,張王村有600余畝的黃金梨采摘園、草莓采摘園,這些產業讓村民年均增收2萬余元。
去年,張王村發揮沿黃優勢,相繼整合了周邊游樂資源,規劃了兒童水上樂園、森林樂園、采摘樂園、美食樂園、宿營樂園等農旅融合產業項目,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這是張王村依托黃河水和灘涂洼地打造的兒童水上樂園。(受訪者供圖)
水上三輪車、水上滾筒、凌云飛渡……在利用黃河水和灘涂洼地打造的兒童水上樂園內,孩子們正玩得不亦樂乎。樂園一旁,吊床、帳篷、烤爐等一應俱全。“在今年節假日期間,我們組織舉辦了‘五一嘉年華’‘中秋游園會’‘國慶潮玩節’等一系列活動,累計吸引游客10萬余人次,實現營業收入80余萬元,為周邊群眾增收60余萬元。”梁才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亮亮說。
自張王村向西行,一片廣闊的荷塘映入眼簾。為進一步發展沿黃旅游,當地引進白洋淀紅蓮、波中月影、曉風涼月等多個品種,共26萬余株荷花。每年盛夏,行走在木棧道上,或是坐在觀光游船內,可暢游荷塘、漫游花海。
以綠賦能、以綠為引。當地借助黃河岸邊原有地形植被,增加綠地鋪設,適當點綴綠植,人居環境大幅提升。如今,村外的林蔭路成為騎行愛好者們的“打卡地”,“十里荷塘”景區每年也能吸引游客近30萬人次。
鄉村要振興,組織是保障。2022年8月,張王村與周邊幾個村一起加入了“紅領黃河”黨建聯盟。“聯盟聚焦產業發展規模小、分布散、發展弱的問題,旨在統籌村莊、產業和人才,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促進特色產業的抱團發展。”濱城區組織部部長李一鳴介紹。
這是張王村內的特色墻面手繪。新華社記者高天 攝
“現在,我們幾個沿黃村里都硬化了道路、畫上了墻繪,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了一股繩。”看到周邊村居日新月異的變化,張王村村民張小艷感嘆道。
水穿城、花作景、河成畫,昔日黃河之濱的小村莊,如今已華麗“變身”,成為熱門“打卡地”。一個個集生產生活、觀光休閑、文化旅游于一體的黃河沿岸新村已初具雛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