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年2月23日開始,云南五項亞洲象地方標準正式施行。這五項地方標準的制定,對進一步完善中國境內亞洲象保護技術體系,提升亞洲象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能力,壯大亞洲象種群,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人象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亞洲象地方標準正式施行
作為亞洲象保護的典型地區,云南在2023年12月,制定了《亞洲象棲息地修復技術規程》《收容救護亞洲象康復飼養技術規范》《收容救護亞洲象野化訓練技術指南》《亞洲象食源地建設技術規程》和《亞洲象動態信息預警技術規范》等五項亞洲象地方標準。今年2月23日起,這五項標準正式施行,不僅填補了云南動物保護標準的空白,更開啟了我國野生亞洲象保護標準化的先河,使得亞洲象保護管理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更加全面。
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 陳飛:亞洲象各項地方標準,是基于大家長期以來積累的科學的數據和經驗,充分考慮亞洲象的生態習性和保護管理需要,在監測、預警、救護、野化、棲息地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規范,逐漸形成一個完善的保護管理標準體系,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亞洲象地方標準,源頭保護鞏固成果
亞洲象作為亞洲現存最大的陸生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多年來,云南采取了一系列的搶救性保護措施,使亞洲象棲息地得到了有效保護,亞洲象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亞洲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58年在云南西雙版納第一次被發現,1976年又發現146頭,1995年發現180頭,目前大約有300至310頭,中國的野生亞洲象種群逐漸增加。為了進一步鞏固保護成果,制定亞洲象地方標準從源頭上起到保護作用。
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 王繼山:標準基于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實踐經驗,能夠提供科學、系統的指導,使亞洲象保護管理手段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有助于保護管理部門采取更有效的保護措施。
亞洲象地方標準,助推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
云南作為亞洲象在中國最集中的棲息地,2022年8月,正式申請設立亞洲象國家公園。亞洲象地方標準的出臺,也將對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有明顯促進作用。
根據規劃,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區涉及云南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3個州市的11個區縣。目前在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區域,云南省建立起11個自然保護地,由于這些自然保護地多以搶救性保護為基本理念,向科學管理方面轉變的步伐相對較慢,科研人員無法在現有保護地內充分開展亞洲象棲息地改造、食源地建設等項目。
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 陳飛:通過對地方工作人員豐富的經驗進行科學總結來優化而成,為亞洲象保護管理提供一整套可以借鑒的方法,是以標準化的方法探索實踐亞洲象保護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因此針對實際工作需求,從不同角度出臺亞洲象相關標準,對亞洲象國家公園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總臺央視記者 施韶宇 陳瑜 云南臺)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