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突出了過去一年我國在壯大戰略科技力量、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科技創新取得的新成效,列舉了載人航天、火星探測等一系列重大突破性科技成果。
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強調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和新政策。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翔宇集團董事長林凡儒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翔宇集團所在地山東省,今年也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作為“十大創新”之首,目的就是用科技的力量來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民營企業是數量最多、活力最強、覆蓋最廣的市場主體,有創新圖變的原動力,也有整合資源的好機制,在打贏科技創新攻堅戰中應當有所作為。林凡儒介紹說,翔宇作為一家民營醫藥企業,集中力量在科技研發、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等方面持續發力,近幾年,翔宇重點做了如下內容:
一、提升科技研發能力。翔宇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為引擎,緊跟藥品研發前沿,先后設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婦科用藥新制劑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與國內外10多家醫藥科研機構合作,匯集中國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等醫藥科技頂尖人才,注重專業科技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留用,著力打造一支專注于新品研發的專業化團隊。通過加大科研平臺的投入及高端人才引進的力度,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每年拿出不低于銷售收入的10%用于科技研發,以復方紅衣補血口服液、復方益母膠囊、蒲苓盆炎康顆粒、鹽酸米安色林等為代表的核心產品均獲得國家產品認證。目前,擁有國家級平臺2個,省級平臺6個,承擔國家級課題6項,省級課題36項,申請發明專利203項,授權106項。隨著專利技術成果轉化的不斷加速,一批創新產品全面落地,極大增強了企業在醫藥行業的競爭力。
二、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翔宇發展的重要戰略,從業務模式、平臺資源、人員隊伍等方面全面加強信息力量建設。通過與華為展開深度合作,建設協同辦公軟件泛微OA系統和帆軟財務報表BI系統,以及正在建設的華為ROMA應用集成平臺,真正實現數據及應用的互聯互通,推動翔宇數字化邁向產業協同智能化。通過一系列信息系統的開發,已經建立了統一的信息化開發基礎應用平臺,實現了業務板塊的內部供應鏈協同管理,同時實現了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客戶整體產業鏈的完整供應鏈計劃協同管理等,利用數字發展價值拓展企業的變革能力,真正讓實體企業感受到數字經濟的價值,促進數字翔宇的轉變。
三、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公司投資近1.2億元,全面改造升級生產系統,實現生產智能制造,建成了位列國內前三位的萬噸中藥提取項目。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的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從投料、提取、濃縮、收膏到干燥的全流程自動化智能控制操作,有效解決了中藥產品生產過程中工藝品質控制不佳、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能力滯后等問題。項目改善后,與原有生產條件相比實現了生產線關鍵工序數控化率95%以上,生產數據電子化率9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3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保障了中藥產品的安全有效和質量統一,全面提升了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規模和質量。目前已形成的15條智能化提取線,由原來的20人縮減到如今5人即可完成整個流程,實現了中藥口服制劑在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系統、數據采集與監視系統、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的協同集成、互聯互通。
林凡儒如是說,下一步,翔宇還將圍繞醫藥產業需求,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
按照“仿制、仿創、創造”的研發戰略,持續提高研發投入,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拓展現有業務,開展23個品種的一致性評價申報,盤活老品種,加強19個品種的工藝提升,提高品種合規性,保護核心專利。布局新業務,加強立項項目評估,創新開發2-3類新藥,申報國家級重大研發項目。搭建專業平臺,聚焦企業高精尖人才需求,積極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組建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團隊;投資1.5億建設區域性的中醫藥研發中心,打造科技研發新高地。
以數字化五年戰略規劃為指導思想,落實以為客戶服務、為經營服務、為數據服務的建設宗旨,通過技術變革、流程變革、組織變革的建設路徑,建設數字翔宇平臺,助力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藥連鎖產業快速發展,實現業務信息化、業務數字化、數字化業務的發展目標。通過創新數字經濟,引領實體經濟轉型;發揮數字經濟輻射作用,引導實體產業優勢布局;以數字化為發展目標,引領實體產業加速升級,為建設數字翔宇探索新路徑。
大力支持智能制造,投資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以“投資最少、能耗最低、污染最小、工藝最精、流程最短”為目標,利用3年時間建成工藝數字化設計、過程模型化控制、生產可視化管理的“無人工廠”,實現從原材料采購、加工、包裝、貯存、運輸和配送的智能化生產全過程。全面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打通企業信息孤島,促進園區與企業高效協同互動,提升園區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