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金冠網具有限公司創建于2000年8月,位于“中國繩網之都”——李莊鎮,是國家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現有職工200余人,高級技工100余人,黨員7名。
一、背景動因
金冠網具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聽黨話、跟黨走”的理念,充分發揮黨支部作用,把黨的活動與生產經營管理有機結合,實現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金冠網具有限公司作為傳統繩網企業的代表,卻遭遇了產業發展的瓶頸期。繩網生產技術創新能力差,缺乏自主品牌,產品附加值不高,整體競爭力弱,并且由于生產要素成本不斷增加,暴露出較為嚴重的環境、資源問題。在2017年4月13日,環保部將李莊繩網產業集群定義為塑料加工小作坊群,在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公開曝光,傳統繩網產業發展的不可持續性越來越明顯。如何解決產品質量問題、如何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如何在傳統繩網產業上“嫁接”新興產業,如何再陣痛中走出轉型升級之路,成為擺在金冠網具有限公司黨支部面前的重要現實課題。
金冠網具有限公司黨支部一班人堅持“聽黨話、跟黨走”,認為新形勢、新問題下必須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嚴肅組織生活、三向發展黨員、開展三亮三崗活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等措施,著力提升支部組織力、黨員戰斗力、企業影響力,切實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秉承“國際金冠、世界品牌”的企業理念,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依靠質量求生存,堅持創新謀發展,助推企業“智造”“升級”。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強根鑄魂,提高支部組織力。企業要實現轉型發展,首先必須強“根”鑄“魂”,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
金冠網具有限公司堅持把抓思想整治教育擺在黨建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標準建設黨員活動室一處,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將黨課與職工教育結合,吸收一線優秀職工、專業技術骨干、經營管理人員等參加,圍繞經營管理、技術創新、安全生產、理論政策等主題,采取邀請專家講、黨員骨干輪流講、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黨員職工黨性修養和能力素質不斷提升,促進了人才的內生成長。2017年4月份,全國“2+26”城市環保巡察啟動后,金冠支部迅速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召開支部會議,將環保政策學習納入黨組織生活內容,向公司管理層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支部的帶動下,廣大黨員迅速深入原材料加工、產品生產等一線車間,抓車間改造、抓設備升級、抓廢氣排放,利用短短22天時間,在園區第一個通過環保驗收,成為整個園區600多家企業的治理標桿。
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等制度,黨支部參與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指引企業發展的方向,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得到全面的貫徹落實,引導和監督企業依法經營、科學發展,促使黨建工作與營運生產深入融合,有效提升企業黨支部的組織力。金冠網具有限公司黨支部先后與濱州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黨支部、李莊供電所黨支部、優化發展環境黨支部開展多層次的結對共建活動,將黨內組織生活開在生產一線、項目建設一線,確保工作研究在一線、落實決議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2019年,金冠公司啟動了總投資3.5億元、總占地150畝、年產30000噸的農業用網、海產養殖網項目,支部黨員一行人全力以赴挺在項目一線,白天在工地抓難點、攻重點,晚上回公司召開支部會議統籌進度,以黨建工作高質量引領項目建設高質量。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可實現產值4億元、利稅3200萬元,并解決300多人的就業,將成為引領繩網產業自動化、高端化的標桿,加快惠民繩網新舊動能轉換。
同時,推行了把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黨員骨干培養成管理人員“三向培養”模式,不斷增強黨員隊伍戰斗力。近年來,先后培養車間主任鞏玉兵等3名骨干職工成為黨員,任立岳、李靜等4名黨員成為業務骨干,黨員和企業人才融合在一起,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力。
——三崗三亮,提升黨員戰斗力。堅持以黨員成長為出發點和中心點,通過深入開展“三崗三亮”活動,提高了思想覺悟、黨性意識,進一步激勵職工黨員在加快發展、提升效益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入、精準內嵌。
扎實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活動,要求黨員工作時間佩戴黨徽,在車間、辦公室等場所設置“黨員責任崗”標識牌,黨員主動亮明身份,身上有指標,肩上有責任,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傳播紅色正能量,引導廣大職工積極立足崗位作貢獻。圍繞帶頭履職盡責等進行亮諾踐諾,黨員帶頭學技術,抓好崗位練兵;帶頭完成急難險重任務,攻堅克難,時刻走在前、做在前,讓職工時刻能感覺到一種力量的鼓舞,將群眾緊密地團結在黨組織周圍。
以爭創“黨員責任崗”“黨員示范崗”和“黨員先鋒崗”為載體,開展“黨員擂臺賽”、“業務大會戰”、“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等主題鮮明、積極向上、形式多彩的業務競賽活動,全方位激勵黨員站到戰斗最前線,奔赴攻堅最難處,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為企業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近年來,創新已在金冠網具有限公司蔚然成風。支部黨員李靜注重標準制定,牽頭完成了“錦綸66單絲”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被評為市級勞動模范;支部委員任立超牽頭成立了惠民縣化纖繩網協會、山東省繩網商會,并擔任山東省繩網商會會長、惠民縣化纖繩網協會會長;支部書記任文凱牽頭技術研發,依托李莊繩網生產力促進中心、黃河先進研究院,與東華大學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引進王依民、何勇、陳鵬等高層次專家人才。目前已自主研發產品20余種,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37余項,參與并起草制定行業標準4項、地方標準2項,產品延伸為農業用網、建筑安全網、休閑旅游網、體育用網、園藝用網、養殖用網和防護網等七大類200多個品種,并逐步向深海養殖網、軍事用網等新興領域延伸,出口美國、德國、阿聯酋等68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突破2.8萬噸,產值3.2億元,成為全市聞名的企業黨建排頭兵。在此推動下,金冠網具有限公司先后獲得了山東省著名商標、體育網名牌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業設計中心以及山東省新材料高性能網具工程研究中心等榮譽稱號,呈現出“企業強、黨建強,黨建強、企業更強”的蓬勃發展態勢。
——黨建扶貧,提升企業影響力。習近平強調,只有真誠回報社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才能真正得到社會認可,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
金冠網具有限公司黨支部堅持共建和諧企業,共享發展成果。由黨支部牽頭,發揮企業在勞動就業、技術服務、產業幫扶等方面的作用,開展助學、關愛、救災、扶貧“四大行動”,積極回饋社會,彰顯責任擔當。幫扶貧困兒童,慰問老弱病殘、一線工人等36人次,吸納貧困戶就業38人,精準扶持低收入農戶創業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在2014年南方特大暴雨事故后,金冠網具有限公司黨支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首創井蓋網,并迅速風靡全國,不僅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在2019年抗擊臺風利奇馬中,全體黨員始終堅持在防臺防汛工作的第一線,為機關工作人員捐贈雨衣用具,幫助排除險情、搶修道路、轉移安置群眾。在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中,金冠網具有限公司為戰斗在一線的消防隊員、公安民警、鎮政府工作人員送去了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資;積極發揮龍頭企業號召力,帶頭捐款獻愛心;支部黨員自發到村口值班值守,以實際行動展現責任擔當,支援疫情防控。這些心心相印的活動,都為金冠網具有限公司營造了溫馨、融洽、和諧的氣氛,注入了向上、向好、向善的正能量。
案例研究組成員:任文凱、任立超、鞏玉兵、李華晶、李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