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必須牢牢把握“兩個一以貫之”,堅定不移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近年來,廣東省廣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晟集團”)深入踐行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重要部署,分析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新定位、新特點、新要求,以體系化思維構建實施“一一三六”黨建工作體系,持續推動黨建工作理念創新、手段創新、方法創新、載體創新,促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有機融合、同頻共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當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和難題
國有企業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如何一以貫之堅持黨的領導這一重大政治原則,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促進企業改革發展,是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
從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新目標看,廣晟集團提出要成為“市場競爭的領跑者、經營管理的佼佼者、行業發展的主力軍”,如何通過黨的領導和黨建工作進一步提升廣晟信心、凝聚廣晟精神、增強廣晟力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奮力實現在“十四五”期末邁進世界500強的愿景目標,是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
如何促進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深度有機融合,將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改革優勢、競爭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對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國企改革發展內外部形勢的新變化,國企黨建工作面臨不少難點和痛點,黨建工作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結合廣晟集團實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全面領導,落實“四同步、四對接”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二是對國企黨建工作的認識高度、重視程度、推進力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三是黨建聚焦中心、融入中心、服務中心,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有機融合還需進一步落實;四是大力開展方式載體創新,以信息化提升黨建工作質效尚需進一步探索;五是基層黨建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一定程度存在“上熱中溫下冷”層層遞減的現象。
解決上述問題,迫切需要形成一套具有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黨建工作體系,不斷提高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質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二、以體系化思維構建“一一三六”黨建工作體系
國有企業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體系是國有企業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構建黨建工作體系,就是致力于解決企業黨的建設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的問題,運用系統觀點、系統方法、系統機制來整體謀劃黨建工作。總的來說,廣晟集團新時代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體系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為“一一三六”。
“一一三六”黨建工作體系,以健全一套制度,建設一個系統,創建引領型、創新型、實效型“三型”黨建,突出標準化要求、表單化作業、信息化管控、項目化推進、品牌化示范、價值化創造“六化”內容為抓手,推動實現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體系、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與營造干事創業氛圍深度融合。
健全一套制度。這套制度,不是對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制度的簡單整理,而是落實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實現黨建工作貫穿經營管理全過程的融合型黨建工作制度。比如,在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作用方面,修訂完善《黨委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管理辦法》《黨委研究決定事項清單》等,厘清黨委決策與其他機構決策的邊界,構建清晰完備、運行順暢的協同決策體系;在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的建設方面,印發《關于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措施(試行)》,按照改革和業務發展到哪里,黨的領導和黨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則要求,進一步推進國企混改黨建工作。從落實公司章程中的黨建要求、優化領導決策制度、完善黨建與業務融合機制等方面入手,組織編寫涵蓋33項具體黨建規章制度的《廣晟集團黨建制度匯編》,以制度體系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水平,確保黨的領導與企業法人治理相輔相成,保障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協同聯動,促進黨建制度與企業運行規范協調統一。
建設一個系統。廣晟集團所屬486個基層黨組織、5659名在職黨員分布全國各地和境外,點多、線長、面廣,管理難度大。集團黨委注重運用信息化創新手段,為黨建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高效互融。遵循“黨建工作制度化、制度表單化、表單信息化、信息數據化、數據精準化”要求,在省屬企業率先自主開發融合實效型“廣晟集團智慧黨建云平臺”系統,通過優化黨務管理、融合實效、考核評價等十二模塊,覆蓋黨委、黨支部、黨員三大黨建工作主體,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數據庫、黨建成果展示的新媒體、黨建任務辦理的追蹤器和黨建科學考評的指揮棒,實現集團黨委對基層黨建工作的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的“三化”管理。
創建“三型”黨建。這是黨建工作導向和目標。創建“引領型黨建”,就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國企黨建的重要論述,引領集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職工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創建“創新型黨建”,就是在遵循黨的建設基本規律、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注重守正創新,把一切有利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資源、理念、方法、載體、信息等都進行吸收和利用;創建“實效型黨建”,就是按照“融入中心做工作,進入管理起作用”的要求,將黨建工作與公司治理、生產經營、企業文化、廉潔從業等相融合,實現黨建工作目標與生產經營目標相一致、黨內組織制度與企業管理制度相融合、基層黨組織成為企業管理結構的重要單元,讓黨建工作成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紅色引擎”。
突出“六化”抓手。以標準化要求強規范,全面整理、吸收和細化上級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務工作的制度性要求,制定出臺《廣晟集團黨建標準化工作指導手冊》,列舉必要的參考例文、例樣,為基層黨務提供標準參照。以表單化作業嚴程序,制定下發涵蓋“三會一課”、黨員管理等36項日常黨務的《黨建工作表單化作業操作指南》,在廣東省屬企業中率先開展表單化作業試點,并內嵌到“廣晟集團智慧黨建云平臺”,既指導黨務工作者按圖索驥、照單操作,又自動生成黨務工作大數據,實現精準量化考評。以信息化管控抓落實,以“廣晟集團智慧黨建云平臺”為核心,用信息化手段轉變基層黨建工作部署推動、業務流程、考核評估的方式,通過系統云計算實時更新分析匯總,實現黨建工作過程基礎數據“圖表化”呈現。以項目化推進明責任,按照項目拓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的要求,運用項目管理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將基層黨建的重點工作、創新工作轉化為可以具體實施的書記項目,全程控制、跟蹤問效,以大黨建推動大項目建設。以品牌化示范促融合,堅持強黨建引領、創黨建特色、樹黨建品牌,要求所屬各級企業聚焦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廣泛開展“一企一品”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在集團系統打造一大批“基礎牢、融合緊、特色明、效果實”黨建優秀案例、精品工程。以價值化創造求實效,找準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的切入點,將黨建工作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思想優勢,轉化為企業改革發展的戰略優勢、人才優勢、企業文化優勢。
三、構建新時代國企黨建工作體系的實踐成效
“一一三六”工作體系,系統提供了科學開展黨建工作的解決方案。體系為廣晟集團系統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和系統方案,通過黨建工作體系的落地實踐,各級黨組織以往一定程度存在的黨建工作責任不明、任務不清、創新不足、監督不力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按照黨建工作體系的指引,各級黨組織明確了自身工作目標、重點內容、路徑方式和創新載體,對開展哪些黨建工作、怎樣開展黨建工作等一系列問題有了清晰認識,為科學開展黨建工作提供有力遵循、奠定堅實基礎。
有效提升了基層黨建工作整體質效。廣晟集團黨委聚焦基層黨建工作薄弱環節和短板,圍繞落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全面落實黨建工作體系,有效促進了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通過印發實施黨建工作制度匯編、標準化指導手冊、表單化作業操作指南等,進一步規范各類基層黨建工作業務流程,將制度規范內嵌到表單和流程中,運用到智慧黨建云平臺的黨務管理模塊,實現黨建基礎工作的精準執行;開展“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創建行動,投入490萬元建設了一批基層黨員標準化活動陣地,以點帶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有力推動了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廣晟集團黨委通過抓前置程序、抓戰略引領、抓改革創新,較好地實現了深度融合,在集團本部機構改革、明晰戰略規劃、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推進“抓追收、清資產、壓規下、去虧損”等專項工作部署中,堅持了黨委的堅強領導。各級黨組織也都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不斷加大融合力度,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造出許多黨建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形成諸多優秀案例。各企業通過“一企一品”黨建品牌創建,有效促進生產經營、精細管理、市場銷售、安全環保等中心工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高質量黨建是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黨建工作創新是高質量黨建的根本路徑。廣晟集團黨委通過創新構建實施“一一三六”黨建工作體系,逐步形成“總品牌”統領、“子品牌”支撐、“微品牌”滲透的黨建品牌創建的大格局,有效破解黨建和生產經營“兩張皮”、黨建引領作用不夠等難題,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和廣大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凝聚干事創業磅礴力量,引領企業質效在疫情防控中實現逆勢增長。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740億元,同比逆勢增長22.6%,實現利潤總額38.2億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廣東省屬企業前列。企業榮列2020中國企業500強第325位、2020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第83位。
案例研究組成員:劉衛東、汪東兵、陳明杰、謝亮輝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