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磴槽企業集團(以下簡稱“磴槽集團”)基層黨建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已走過47年歷程。磴槽集團長盛不衰與深耕黨建是分不開的。
讓職工過上好日子
磴槽集團的前身磴槽煤礦始建于1973年,建礦之初就成立了黨支部。2012年經批準為黨總支,現有2個黨支部、黨員57名。
47年間,這家非公企業黨組織只有兩任“書記”。建礦初期的第一任書記,是大金店公社黨委委派的黨委委員鄭六明。他帶領32位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白手起家,采取滾雪球的方法使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全國鄉鎮煤礦的“五朵金花”之一。
“讓職工過上好日子。”1990年老書記退休,把“接力棒”交給了袁占國。袁占國堅守創業初心,團結帶領廣大干部職工改革創新,勇爭一流,把一個年產20多萬噸的單一社辦小煤礦發展成為擁有煤炭、水泥、建材、地產開發、金融、教育等10多家企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如今集團年產值15億元、上繳利稅3億多元,一直保持中國煤炭工業100強,有全國鄉鎮煤礦“五朵金花”之一的美譽。
2003年企業改制,袁占國把鎮政府獎給他及有重大貢獻人員的1000萬元錢作股配發給廣大職工,為5年以上工齡的職工平均配發了近萬元的股權,自2005年以來每人每年都得到應有的股金分紅。為改善職工生活,不僅在市內建成兩個家屬小區,還為一定工齡的干部職工以發放住房補助的方式解決住房問題。為解決職工后顧之憂,還為年齡超過40歲的職工補辦了養老統籌保險,為符合條件的職工辦理了工傷保險、大病醫療保險、職工醫保等。
“共同富裕、共同發展。”袁占國說,無論市場風云如何變幻,企業發展到哪一步,對職工的莊嚴承諾,他都不能忘,不會忘,也不敢忘。
磴槽集團黨總支創新非公黨建工作方法,把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建設“快樂工作、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受人尊敬、健康長壽”的幸福企業,以特有的黨組織魅力和以人為本的舉措,把集團企業廣大職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同甘共苦的企業團隊,以團結拼搏的新姿態追逐著“我的夢、企業夢、中國夢”。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什么?磴槽集團黨總支書記、董事長袁占國以生動實踐闡釋了“初心”的深刻內涵。對于非公企業的共產黨員來說,初心就是起點,就是本色,就是讓職工過上幸福生活,就是對國家、民族和人民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用黨的理論武裝核心團隊
集團領導班子成員沒有幾個高學歷,他們都是從煤礦一線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但他們善于學習,特別重視用黨的思想理論武裝核心團隊,立足實際,學以致用,把黨建作為企業思想建設的重要基石,讓黨建融入企業的愿景、目標和決策中。
正確決策是企業長盛的基石。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但也有很多企業只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關鍵在于盲目決策,盲目發展,沒有量力而行,沒有遵守科學發展的規律。磴槽集團的每項重大決策,都始終堅持3個原則:一是尊重客觀規律,二是量力而行,三是搶抓機遇。不隨波逐流,不惟命是從,不貪大求洋,不盲目追求。
學習為起點,發展才有支點。1998年至2000年間,由于全國煤炭大量積壓,煤價大幅下跌,煤礦大量破產倒閉。而磴槽煤礦自身的煤炭資源也已接近枯竭。面對雙重挑戰,磴槽集團經過認真分析,反其道而行之,先后購買了金陽、金嶺兩個煤礦。兩個煤礦的基建投資、設備投資都比設計投資節約50%以上,而生產出的煤炭又恰恰趕上煤炭市場全面復蘇的大好形勢,成為磴槽集團“流金淌銀”的財富之源。特別是金嶺煤礦設計投資3億多元,他們采用邊基建邊生產方法,實際投資僅3000多萬元。對此,業內人士稱,組建金嶺煤礦是磴槽集團實現低成本擴張、實施資本運作的一次成功嘗試。
磴槽集團之所以能夠穩步發展,一個重要經驗就是超前謀劃、科學決策。2010年,在國家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政策的強力推進下,磴槽集團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與全國500強企業上市公司中孚實業股權合作,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安全、經濟風險,為企業轉型發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學習成常態,工作進狀態。集團領導班子開放融合、技術創新,以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企業發展,促進磴槽集團再創輝煌。磴槽集團早在建設金嶺煤礦時就十分重視環保治理。該礦屬于高瓦斯礦井,治理瓦斯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初,金嶺煤礦與中國礦大進行合作,開展了礦井瓦斯治理的有效攻堅。通過解放層開采,成功抽放了井下瓦斯,使井下安全生產系數得到大幅度提高。這一技術得到了全國及省內很多煤礦的參觀學習和應用。瓦斯抽出排放空氣中,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資源。金嶺煤礦又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6×500千瓦瓦斯發電廠,年可利用瓦斯438萬立方米,發電2190萬千瓦時。通過冷卻瓦斯發電機組所產生的熱水,可供礦井生產、生活、建筑物采暖及生活用熱,不僅節約了煤炭,而且減少了煤煙排放量。瓦斯綜合利用項目已獲得聯合國CDM項目資金補助,每年獲得資金補貼達80萬歐元。2013年,金嶺煤礦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全國首批“綠色礦山”,是河南省所有采礦企業中唯一一家獲得此項殊榮的企業。
作為磴槽集團非煤龍頭企業的登封宏昌水泥廠,在基建的同時,還建設了9兆瓦的低溫余熱發電站,充分利用生產線回轉窯的窯頭熟料冷卻機和窯尾預熱器排掉的廢氣進行發電。通過廢氣利用,年發電達4840萬千瓦時,減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5.3萬噸。通過脫硫措施,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硫330噸左右。登封宏昌2018年連續3年投資6000余萬元上馬SCR脫硝系統、脫硫系統,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進行無組織排放的改造,2020年10月獲得了水泥行業國家環保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A級企業稱號,實現了秋冬季自主減排。這是繼2019年獲得河南省綠色引領企業后再一次獲得環保殊榮。同時,中國環保協會明確,登封宏昌SCR脫硝項目為國家重點環境保護示范工程。如今的登封宏昌環境幽雅,綠樹成蔭,不斷有白鷺等鳥類飛臨廠區做客。在河南克萊威碳納米材料項目調試和試生產過程中,從設備改造和工藝調整方面入手,先后對前投料計量、壓料設備選型等多個部位件實施了技術改造,至2020年3月底,公司已擁有4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7項專利已受理審查,申報成功納米產品生產研發控制系統等3項專著。目前,克萊威公司產品在鋰離子電池、電熱轉換器件和納米復合材料等眾多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
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以鄭六明、袁占國為代表的一代優秀企業家成為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和廣大職工的“主心骨”,是磴槽集團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他們身上閃耀著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務實創新、勇爭一流的奮斗精神,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企業家精神財富。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把優秀企業家精神一代代傳下去,對磴槽集團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為此,集團黨總支堅持以黨建工作為核心引領,將黨員隊伍建設與實施企業發展戰略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實施雙培養工程,著力把干部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干部。開放性地引入日本先進的“精益管理”模式,通過黨建教育、精益改善活動引導,培育精益人才450人;通過精益管理,發現選拔基層優秀人才;4年來,TPM認證區域達到45個,5S區域111個,精益班組達到38個,精益項目85個,年創造效益4108.5萬元,精益管理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每年組織骨干到同行業標桿企業參觀學習,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升管理創新力。磴槽集團及各個下屬企業現在的領導班子成員,除聘用具有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外,其他全是從基層選拔上來,又送到大中專院校進行專業學習培養出來的,為企業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堅強保證。
干事創業,當好職工的帶頭人。對煤礦這個特殊行業來說,安全就是企業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職工最大的福利。磴槽集團各企業把中高層干部編成7個小組,每個小組每周值班一天,24小時不定時查崗,特別查干部崗、查違章,保證崗位責任制得到切實執行。
共產黨員的作用,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似乎并不凸顯,一旦有驚濤駭浪襲來,便巍然挺立,展現平波鎮浪的力量。有一次,宏昌水泥廠一水泥粉磨工段利用空氣卸槽的錐形大罐發生故障,水泥粉卸不下來,需要進入大罐排除故障,在有限空間里按照方案要扎上10多個孔放進炸藥,因為危險性大沒人敢進入。年輕的共產黨員、工段長陳炎慧對周圍的工人說:“你們在外面觀察,我進去。”陳炎慧鉆進大罐細致地進行作業。隨后只聽一聲炮響,難題迎刃而解。
扛好黨旗做群眾的靠山
磴槽集團非常重視文化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中的作用。集團黨組織早在1983年就創辦了《磴槽礦工》報。該報真正做到了礦工寫、寫礦工、礦工看,深受職工們的喜愛。這張報紙已經成為磴槽集團文化建設的一個載體,到目前已出版500多期,每期出版前黨總支書記袁占國都要親自審核把關。
通過小小的礦工報,也發現、培養了人才,使一批有才能的員工得到重用,被逐漸提拔到管理和領導崗位上。磴槽集團黨組織通過《磴槽礦工》,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困難面前,當好群眾的靠山。2016年7月17日晚上,登封宏昌職工李書珍一家七口人在家門口納涼時,一輛貨車瞬間偏離行駛路線朝李書珍一家人碾壓,由于來不及躲避,李書珍的妻子和小孫女當場離世,李書珍受了重傷。集團領導得知后,第一時間派人到現場處理,并墊交了住院費,送去了慰問金。7月20日,登封宏昌黨支部發起“生命可貴愛心無價”的倡議,組織全廠300余名員工為李書珍捐款。到登封宏昌檢查工作的集團黨總支委員、工會主席袁宏偉,共產黨員、集團副總經理袁少輝等黨員干部也捐了款。
磴槽集團用愛心傳遞著縷縷人間真情,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德行并重,回饋社會,已經成為企業精神的一種象征。企業每年堅持拿出數百萬元從事社會慈善事業,救助特困職工、困難群眾,開展“金秋助學”,資助貧困學生喜圓大學夢。2010年在登封市慈善總會設立集體及個人愛心基金動員大會上,黨總支書記、董事長袁占國與慈善總會簽約,承諾10年捐贈1000萬元的愛心公益基金。近5年來,磴槽集團在扶貧攻堅、安置房、飲水工程、袁橋美麗鄉村建設、新冠疫情捐款等方面,已向社會公益事業捐資1億元。
“主心骨”是什么?就是人們的依靠,就是鐵一般的信念。近年來,磴槽集團黨總支每年一個思想教育主題,學習“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祿,“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以“樵夫”自許、把為黨和人民工作當作最大快樂的廖俊波等時代先鋒,在企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戰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職工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投入幸福企業的建設之中。忠誠是他們的初心,堅強是他們的品質,奮斗是他們的本色,奉獻是他們的情懷,他們與群眾“一塊苦、一塊干、一塊過”,凝心聚力、眾志成城,形成一馬當前、萬馬奔騰的磅礴局面。
案例研究組成員:袁占國、袁占軍、袁宏偉、楊彥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