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6日,以“大變局時代下的企業治理與風險管理”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中國管理創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和專家有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張寶文,全國政協經濟委副主任、國家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全國政協經濟委駐會副主任石軍,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國家金融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張信良等。領導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媒體代表約500多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出席大會。
國家金融人才服務中心(國金中心)主任、國務院國資委商業信用中心首席金融學家張信良出席了第十四屆中國管理創新大會并作《大變局下企業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主旨報告。
張信良在報告中指出:“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金融企業的戰略部署,深化金融企業風險防控工作,不斷提升風險監測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更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強化金融業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堅持“治已病”和“治未病”相結合,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補齊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制度短板,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張信良認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為此,我們要深刻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且要明白大變局是中國與世界的融合,從中國的格局、秩序、實力、地位、影響力與世界提升之變,是從一個相對落后成為世界GDP第二、工業體系第一、其他N個第一等國家;明白向世界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也為世界共同發展提出了未來的出路和思考的方向;明白在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體制優勢下,提出了建議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止于2024年2月,中國與近160個國家,近40個國際組織共簽署了250多份重要協議及文件,同時也發布了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展展望,總結了過去十年的輝煌業績。在高舉世界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一帶一路及與世界的和平合作伙伴經濟關系發展。
張信良指出:“新時代下的大變局,歷史同期的企業周期”。從“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四個周期,到企業轉型的本質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構”。在論壇現場,張信良用周期大數據,向在場的各位領導嘉賓和企業家朋友等論證了過去四十年里,中國產業、中國企業的生命周期,探討了不同周期下的產業特征、行業規律和企業命運。把過去數十年中國市場的風云變化和品牌革命呈現在了觀眾面前,引發了現場各位企業家的強烈共鳴和諸多思考。
張信良認為大變局下我國企業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路徑是:“教育企業樹立風險意識,加強自我評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防范金融風險的客觀要求;充分使用供應鏈金融,創建獨立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內部強烈;加強財務管理”等五條路徑。
張信良認為管理“不入大道”,是“空靈不了,跨界不了,整合不了,創新不了,破繭不了”的;企業應具理想,一個企業的成就絕對不可能超出掌控者或者管理者所期望達到的目標。未來我國企業所面臨的周期、要素、結構和動力四大變化,這也恰好是一個自然生態系統在受到環境沖擊時一定會經歷的變化,中國企業的生態系統正在發生劇烈擾動和歷史性躍遷。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里寫到,“自然界能夠生存下來的,既不是四肢最強壯的,也不是頭腦最聰明的,而是有能力適應變化的物種”。未來十年,企業唯有理解環境、適應環境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未來十年,變化就是機會,萬物皆有裂痕,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