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春的陽光照耀下,生機勃勃的重慶市云陽縣沙市上坪村,一條即將通車的高速公路如同巨龍,在山巒起伏且充滿仙霧流云的地勢中蜿蜒向前。施工現場,一群敬業的建設者滿懷激情地投身于工作,展現出新時代交通建設人堅定的決心。
在橋梁建設方面,面臨的挑戰尤為艱巨,施工地點均位于陡峭的懸崖峭壁之上,工程地質條件極為復雜。部分區域的坡度甚至接近90度,為樁基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此情況下,大型機械施工無法施展,完全依賴于人工挖孔,施工難度和風險均極高。目前,橋梁下部結構已全面完成施工,路基施工完成率達到93%。
丁家特長隧道是本項目的另一重點工程,其地理位置亦十分特殊,處于大木埡背斜南翼、沙市隱伏斷裂帶附近,整體位于大巴山臺緣凹陷區。巴東組地層因沙市隱伏斷裂的切割作用而顯得破碎不堪,小型斷裂和褶皺發育明顯。該隧道左線長4209.59米,右線長4176米,其地質環境之復雜,面臨滑坡、塌陷、突泥突水、煤層瓦斯、巖爆等多重災害條件,使得施工難度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在此極具挑戰性的施工環境中,工區管理團隊以堅定信念和擔當精神為指引,展現出了出色的應對能力。面對小灣二號橋建設中穿越斜坡和溝谷等復雜地形的挑戰,憑借團隊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施工經驗,積極與建設方、設計方、監理等相關單位進行現場踏勘,深入研究地質條件,對施工方案進行細致的審查和專家論證。最終,確定采用抗滑樁支擋、放坡、坡面防護和截排水的綜合施工方案。目前,高家屋場滑坡體的施工已完成85%,監控結果顯示坡體穩定,無擴大趨勢,為確保橋梁的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團隊在多變且復雜的施工條件下,堅持優化施工方案是提升工程質量的核心要素。在丁家特長隧道的出口端左右洞施工中,初期開挖不足170米即遭遇嚴重地質形變,包括塌陷和突泥突水等多種緊急狀況。面對此類突發性地質問題,該團隊展現出了卓越的應變能力和專業素養,迅速調整施工策略,嚴格遵循“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控制裝藥量,盡早封閉成環”的施工原則。同時,通過加大拱腳的方式降低地基承載應力,并增強人工和機械在施工現場的排危工作。經過精心組織和不懈努力,最終安全度過了地質形變區段并積累了寶貴的施工經驗。截至目前,丁家特長隧道出口端左右洞分別已開挖至1888米和1829米,施工進度達到91%和88%,預計將于2024年5月全面貫通。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團隊始終堅持以質量與進度并重的原則,確保了工程的順利推進和高質量地完成。
在施工技術革新方面,該團隊以工程實際需求為導向,勇于打破傳統思維定式,積極探索并實踐新型施工方法。在丁家特長隧道的施工過程中,成功運用了全斷面光面爆破技術,不僅有效降低了炸藥成本,還顯著提升了工作面的作業效率。在三級圍巖施工條件下,實現了平均單次掘進距離最大可達3米,炮孔利用率高達75%以上,巷道成型質量優異,同時有效遏制了隧道超挖或欠挖現象的發生。此外,團隊還致力于推進隧道施工的全面機械化,引入了國內領先的濕噴機械手、數字錨桿臺車、液壓模板棧橋、防水板掛布臺車等先進施工設備,顯著提升了隧道的機械化施工水平和精細化作業程度。通過持續的技術攻關和創新實踐,成功解決了多項施工難題,大幅提升了工程效率,并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該團隊在建立初期,就確立了“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則,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用大國工匠精神,建設百年品質巫云開高速”。這一口號不僅體現了該團隊對建設的極高要求,更展現了對工匠精神的崇尚與傳承。在施工過程中,每一名建設者都把工程質量視為生命,把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品質意識貫穿于施工全過程,自覺形成了一種“比學趕超、追求卓越”的氛圍,建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得到了有力地激發和釋放。
項目經理徐鵬潔堅定地說:“我們要用大國工匠精神,鑄就巫云開高速公路這座高品質‘云端上的工程’,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交通建設人的責任和擔當,為我國的交通事業壯麗畫卷添上‘重慶交建’亮麗一筆。”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