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縣檢驗檢測中心的領導來企業了解有啥困難,我試探性地提出中國結生產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市場無序競爭。沒成想問題這么快就解決了,俺們企業再無后顧之憂了!”郯城縣紅花鎮軒然工藝品廠負責人王廷省感慨地說。
王廷省“掏心窩子”的話,無疑道出了紅花鎮眾多中國結生產企業老板的心聲。紅花鎮是遠近聞名的“中國結藝之鄉”,銷售量占全國市場的70%以上。以前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一些外地企業打著紅花中國結的旗號,銷售質量低劣的產品,由此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h里在調研中了解這一情況后,多方爭取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的支持,制定出臺了《中國結團體標準》,推進中國結產業步入標準化發展的軌道。像中國結產業一樣,郯城縣眾多重點優勢產業享受到“檢企對接”活動帶來的政策利好。
為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助力產業發展,今年以來,郯城縣深入開展了“檢企對接”活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全縣重點產業的“鏈主”企業、核心配套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他們對檢驗檢測工作的所需所求,據此建立重點產業檢驗檢測需求動態清單。今年以來,先后走訪全縣8條重點產業鏈上的45家骨干企業,梳理形成126條檢驗檢測需求。在此基礎上,縣里刀刃向內,不斷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切實解決“檢不了”“檢不全”“檢不準”等問題。縣里投入專項經費287萬元,購置了液相色譜-質譜-質譜聯用儀、離心機等高端設備,對實驗室進行改造提升,檢驗項目由2327個參數擴項至3380個參數,覆蓋332個食品和107個非食品及八大類項目,檢測項目和總參數基本覆蓋《2022版國家監督抽查細則》,成為全省首家采用承諾制方式通過省資質認定現場評審驗收的縣。
精準的“檢企對接”,促進了產業的優化升級,加速了產業的騰飛。截至目前,先后為39家企業解決產品質量問題28個,攻克技術難題16個,培訓企業人員500余人次,促進中小微企業科技成果轉化9個,幫助企業降本增效3000余萬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