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其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政府采購內容。
“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引。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出臺公平競爭審查行政法規,完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監管規則。專項治理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突出問題,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規范和管理。堅持依法監管,嚴格落實監管責任,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有效性,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包括公共資源交易在內的政府采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新質生產力提升政府采購服務水平,是助力交易服務高質量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云南省:“一網監管”,著力提升招投標監管效能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云南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發改委關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決策部署,整合全省1+16個州市交易平臺:統一交易規則,全省交易“一朵云”;統一身份認證,評標專家“一個庫”;統一交易平臺,系統互聯互通“一張網”。實現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率100%,實現“全程網辦”,深刻踐行新質生產力。
在此基礎上,云南省深度契合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規范和管理。”通過多措并舉,強化部門協同監管,提升招標投標監管效能,建成“一網監管”體系,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有效性,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壓實部門協同監管責任:通過頒布《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建立制度基礎;通過明確監督責任主體,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具體到人、齊抓共管”的網格化監管架構;通過投訴舉報全鏈路處理、交易全流程協同監管,建立監管閉環機制。
規范管理交易場所:2023年,云南全省對133個交易中心完成門禁、閘機、封閉評標區、輔助評標區等標準化配套設施建設;建成1032個評標工位,保障全省常態化開展遠程異地工位制評標工作;此外,通過隔夜評標場所建設,解決了州(市)縣隔夜評標項目監管難、保障難等問題。
全面整治交易市場亂象:云南省通過制度+“好差評”公示方式以及建立常態化網上巡查機制,對交易行為不規范形成有效整治;針對評標專家,以“制度+考試+積分”體系動態評估在庫專家,通過CA證書登錄實現操作全程留痕,通過“三隨機”機制,降低專家被“圍獵”風險。
北京市:信息化助推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
北京市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部署”的原則,整合建立全市統一的“1+1+2”政府采購一體化平臺(一個信息發布平臺、一個監管服務平臺、兩個交易平臺),打造全市“一盤棋”的政府采購信息化平臺體系。
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及時把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北京筑龍助力北京市財政局,以信息化助推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
北京市財政局積極探索電子營業執照在政府采購領域應用,試點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辦”。通過試運行企業身份認證、掃碼登錄、電子簽章、加密解密等功能,有效減免企業參與政府采購辦理CA費用,避免企業多平臺、跨地域投標重復注冊,極大提升了招標采購便利度。
推廣政府采購示范文本。北京市發布《政府采購示范文本(試行)(2022年版)》,規范公開招標、競爭性磋商等六種法定采購方式的采購文件,同步嵌入北京市電子交易系統,提高采購文件編制質量和效率,源頭防范隱形門檻和壁壘以及排斥競爭行為。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北京市以信息化為抓手,助推政府采購監管高質量發展。
簡化供應商資格條件形式審查,不再要求供應商提供財務狀況、繳稅和社保等三項證明材料,做出承諾,即可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系統查詢工商及社保信息并加強后續監管。
持續開展智慧監管。結合推廣示范文本,梳理敏感詞并嵌入采購一體化平臺,對采購文件中易發的隱性門檻和壁壘問題予以“智能預警提示”,提高了規范化水平。
北京筑龍基于深耕行業20年的豐富經驗和技術積累,以創新技術和行業發展相融合,將科技創新應用于政府采購,助力政府采購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動能,以“新質”力量賦能政府采購邁入新發展階段。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