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原總畜牧師張天佐在致辭中說,要以本次全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為契機,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共同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鄉村振興之路。
新華網黨委書記、董事長儲學軍在致辭中表示,新華網作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始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展現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充分發揮陣地、平臺、資源等優勢,努力為推進鄉村振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全國鄉村振興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張慧東在演講中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基礎上,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進農村地區全面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讓包括脫貧群眾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我國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往往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發展水平、工作基礎各不相同。談及“中國鄉村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出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仇煥廣認為,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根基,只有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產業協同推動城鄉融合,通過吸引要素流向農村,重現鄉村社會生機活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意義重大。他表示,鄉村產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鄉村產業體系健全完備,鄉村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美麗鄉村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以期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小云認為,和美鄉村建設行動是從政治、經濟、社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布局之一,包含了城鄉融合多維度的要素。他指出,和美鄉村建設不是搞“形象工程”,而需要從人居環境改善、發展產業,保護生態環境和農耕文明,改善鄉村治理等方面系統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從規劃到實施要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原則。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表示,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和美鄉村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一環;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是建設農村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他介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不僅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搭建起了鄉村治理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而且涌現了各種典型模式和樣板。
掛職干部幫扶、人才技術培訓、金融活水支持、專屬保險保障……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國有金融企業實干踐履,積極為實現農業強國目標貢獻金融智慧和力量。中國建設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總經理、中國合作經濟學會副會長吳敏在《鄉村善治與金融有為——基于建設銀行新金融實踐的探索》演講中提到“金融助力鄉村有效治理”有四個路徑選擇。一是通過發展產業,促進農民致富增收,鼓勵廣大農民和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鄉村治理;二是借助金融科技力量,豐富村務公開路徑和手段,從而提升鄉村治理有效性;三是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督促鄉親們踐行契約精神、提升遵紀守法觀念;四是通過運用金融資源、工具、手段等,促進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結合。
“臘八”逢“四九”,萬事皆“粥”全。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團體等百余人參加了活動。古人借“臘祭”之名,表達對來年豐收的美好祝愿;今朝以臘八節為起點,共同開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新華網期待與舊識新交一道,在鄉村振興領域共奮進、同成長。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