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至8日,文化遺產社會教育活動今古集:技術共融催生博物館服務新實踐交流會在廣西柳州召開。
交流會秉承“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的理念,以“現代科技賦能文物保護,助力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交流探討用“技術共融的力量”,為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和文物保護提供技術性基礎保障。會議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科技保護專項基金、廣西博物館協會、柳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柳州博物館、柳州工業博物館、柳州市博物館理事會聯合會(柳州博聯)共同承辦。來自廣西區內外五十多家博物館、文化機構的90多名負責人和專家參加了本次交流會。

7日上午,2023年“今古集:技術共融催生博物館服務新實踐”交流會在柳州市博物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幕。柳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呂猛椿在致辭中表示,柳州高度重視文化建筑遺產保護,并為保護好這些文化建筑遺產付出了艱辛地努力。下一步,柳州將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文物保護,助力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傳承中華優秀歷史文化。

中國博物館協會常務理事,廣西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吳偉峰在致辭中說,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形勢下,如何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的科技理念、手段和方法,實現對文物旅游建筑遺產的科學化保護是本次交流會學習探討的重要內容。以數字賦能文化產業,用科技傳承文化,已經成為新時代文博人的必然使命。各博物館要應用前沿技術,挖掘館藏文物數字化潛力,同時扎實做好文字科普工作,實現現代科技、文物傳承和宣傳教化三者融合統一,不斷拓展保護傳承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公眾對文物的親近度和喜愛度,助力廣西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
廣西文物局副局長顧航表示,廣西布局合理、類型多樣、特色鮮明、主體多元的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這些場館已成為展示文物保護成果,宣傳地方優秀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中華現代文明發揮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參加此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和文博工作者為新時代廣西博物館陳列展覽策劃和文物活化利用工作發展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案。
交流會上,來自各地的文博行業專家學者分別以《博物館的特點與人工智能未來發展前景洞察》《服裝藝術與環境保護》《文物活化利用與博物館社教創新服務》《科技賦能助力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思考與探索》《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相關問題的思考》《情景化設計在現代陳列展覽中的應用——以柳州文物活化利用為例》《文物的預防性保護現狀與發展》《柳州史前考古新發現》為主題進行了主旨交流,展現了科技賦能博物館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為可續技術手段賦予博物館功能和體驗優化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創新思路。
8日上午,與會代表集體對柳州奇石館、柳州紫荊花文化創意廊展覽館、柳州工業博物館等地進行文博文旅交流調研。互動及實地考察項目加深了與會人員對于文博場館在保護、展示、互動方面投入使用技術設備及使用效果的理解,激發了對提升陳列展覽策劃和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水平的思考與洞見。
(圖片來源:柳州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