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與會嘉賓深入了解“興縣雜糧”。李世嘉 攝
“雜糧產業鏈產值達到10.5億元,雜糧收入占農民種糧收入的85%,占農民可支配收入的55%,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雜糧產業真正成為興縣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呂梁市政協副主席、興縣縣委書記喬云對“興縣雜糧”區域公用品牌進行推介。會場農產品展示區。李世嘉 攝
興縣資源富集,地下有煤、鋁、鎂和煤成氣,地上有紅色文物和綠色雜糧。在有“雜糧王國”之稱的山西,興縣是雜糧王國中的國王。興縣境內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土層深厚、四季分明,非常適合雜糧生長,雜糧種植歷史悠久、品類齊全、品種豐富、品質優良。農業興,興縣興。近年來,興縣高度重視雜糧產業發展,圍繞突出打好“精品雜糧”牌,持續實施“特”“優”發展戰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制定了“興縣雜糧”區域公共品牌的管理體系和應用體系,推動興縣雜糧產業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體系化發展,大力支持雜糧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小雜糧”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大產業”,成為興縣的富民產業。
“興縣雜糧”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暨消費助農對接會現場。人民網 武笑 攝
科技興農,從一粒種子開始。自2022年開始,興縣與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進行合作,共同建設全國雜糧生產、供應、培訓實訓、試驗示范和種子基地。作科所派出6個團隊、13名專家、20多名研究生在興縣扎根開展雜糧基地建設和品種研發。“2年以來,育成谷子新品種16個,研發示范良種32類,積極推進機械化種植,探索一年兩熟種植技術,為興縣培養了一批鄉土專家,把種植技術送到千家萬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肖永貴處長介紹說,如今的興縣已作為種子生產核心區域進行對外種子銷售,興縣種子已經走進河南、山東、云南等地。10家企業被授權“興縣雜糧”區域公用品牌。李世嘉 攝
為了打破興縣雜糧“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困境,推動雜糧產業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興縣建成了鄉村e鎮公共服務中心、物流中轉分撥倉庫和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引進電商企業11戶,開設線上本地產品特色館5個,在省內外開設30余個農產品線下體驗店,重點打造7個企業品牌,通過開展“公益助農、直播帶貨”電商活動,有力擴大了“興縣雜糧”的市場份額。今年鄉村e鎮電商銷售額突破1億元。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