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11月29日,第九屆“向光年會”在生物圈三號·深圳大梅沙萬科中心碳中和實驗園區完美落幕。本屆向光年會以“ESG與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創新——ESG生態大會”為主題,圍繞“社會價值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ESG的發展路徑、可持續商業的中國場景、科技創新與可持續商業價值”四個專題,匯聚政府、企業、投資機構、國際組織、高校與科研院所等逾百位嘉賓,通過主旨分享、跨界圓桌對話、開放空間交流,以及十場縱深議題展開的平行分論壇、一場閉門會和一場可持續金融會客廳,為所有參會者創造共論ESG與可持續發展的科技與社會價值創新、ESG的發展路徑和可持續商業的中國場景。
會議期間開展四大實地體驗的創新旅程和兩種創新服務,參會者通過在大梅沙生物圈三號體驗深潛之旅、開放空間共議議題、實踐綠色會議、逛覽近二十家向光市集,沉浸式體驗可持續、多元包容與跨界共創的生活方式。
ESG生態大會開幕主論壇現場
據統計,2023向光年會線下參會人數近千人,并在騰訊SSV、鳳凰網、新浪微博、中經傳媒智庫、《商學院》雜志、鳳凰網財經、新華社現場云、中國網++、網易新聞、搜狐新聞、全景網等平臺進行直播,吸引了超過600萬人次線上觀看。
洞悉趨勢:共論社會價值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社會價值創新”日益成為驅動企業高質量增長,促進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兩價融合的秘訣。本次ESG生態大會開幕主論壇,分別從開幕致辭、主旨演講與向光對話引領與會者洞悉當下發展趨勢。
在開幕致辭環節,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向錦武,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林,深圳市鹽田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高東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主任武雅斌,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名譽理事長、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全球指導委員會委員、2023向光獎主席團聯席主席馬蔚華分別對本次大會進行開幕致辭。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向錦武致辭
向錦武院士從管理科學如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角度出發,認為企業和組織需要意識到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機遇。“將ESG融入到企業的戰略和業務中,能夠使其實現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他說。
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名譽理事長、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全球指導委員會委員、2023向光獎主席團聯席主席馬蔚華
對此,馬蔚華名譽理事長認為,ESG作為一個企業從單一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到追求經濟社會、環境社會協調發展的理念,將會驅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并成為企業增長的內生動力。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主任武雅斌
在回應機遇與挑戰方面,武雅斌主任圍繞ESG與可持續發展,指出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中國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表現在“能源安全與能效提升、新消費決定新制造、人工智能”方面,在人工智能方面,他認為,人工智能將深刻影響到可持續發展和投資,為可持續發展帶來顛覆性的基礎。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林
作為本次大會的指導單位代表,張林主任表示,深圳堅持發揮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他表示:“深圳市是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踐行者,并大力實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深圳市鹽田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高東春
高東春常委表示,鹽田區將始終堅持大力實施產業興園創新驅動戰略。展望未來,她希望鹽田區可以“讓人才施展才華成就夢想,讓居民個人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在主旨演講環節,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西北大學原校長王忠民,萬科集團創始人、深石集團創始人王石,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趙國臣,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朱旭峰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分別從企業目的、內在管理、創新實踐、評估披露的視角,展現不同視角下對社會價值創新的理解。
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西北大學原校長王忠民
其中,王忠民理事長以“光”作為切入點,分享了如何用光的邏輯去構建奔向ESG當中“G”的邏輯構建和實現,將主體行為變成可以細微核算的成本收益。他說:“當我們把一切的生產行為、消費行為賦予金融的時候,最后會調動起每一個主體的生產積極性”。
對此,趙國臣先生深有感觸,他希望為可持續社會價值找一把看得見的尺子,趙國臣介紹,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騰訊SSV明確了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使命——讓善意生長更多可能;而生長之道,在于系統化創新的能力;生長之法,在于社會各方的共創;同時,生長之度也亟需科學客觀的標準。
對此,王石先生向與會觀眾分享了萬科從建筑施工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再逐漸延伸到多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過程。與此同時,他還分享了生物圈三號這一碳中和社區在環境方面負面足跡的減少和具體數據,他強調道:“碳排放不是目的,目的是更美好的生活”。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朱旭峰
作為學術界的代表,朱旭峰院長認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貫徹到企業的內在管理和生產環節中。”并從低碳發展的中國視角和國際視角出發,分享了為企業帶來的機遇和轉型的機會,針對性地為與會觀眾分享基于雙碳目標和企業行動的框架。
值得一提,在開幕主論壇中,在向錦武院士、馬蔚華先生、王忠民理事長、徐永光先生、武雅斌主任、朱旭峰院長等各位與會嘉賓的見證下,還迎來了“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的正式成立,以期在生物圈三號發生綠色催化反應,號召更多的同行者加入。
從左到右依次為:呂建中博士、徐永光先生、王忠民理事長、向錦武院士、朱旭峰院長、馬蔚華先生、武雅斌主任、魏玖長主任、雷永勝先生、馬翔宇女士
據悉,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包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朱旭峰,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首席顧問張強,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董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呂建中,中國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魏玖長,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社會樞紐署理院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謝丹陽,向光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馬翔宇等。”
從左到右依次為:呂建中博士、馬鐵民先生、吳發沛先生、張春先生、吳海卡先生、許睿謙先生
在向光對話環節,以“社會價值創新增強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為題,邀請了來自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消費品行業的大企業和初創企業的企業家及專業學者。其中,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外商投資協會綠色低碳分會副會長呂建中,凱盛浩豐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鐵民,中集集團高級顧問、原副總裁、中集集團可持續發展報告委員會主任吳發沛,OATLY大中華區總裁張春,第二樹循環家具創始人、CEO吳海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后、社會行動與創新實驗室研究員許睿謙共同出席了該環節。
該環節中,各位企業分別從不同視角,詮釋了社會價值創新是如何增強企業可持續競爭力。作為OATLY大中華區總裁,張春從目的的層面,提出“OATLY通過推動植物基賽道的發展,推進可持續發展。”
吳發沛則從發現社會新價值方面,總結了中集集團的方法,他說:“我們從國家有需要、行業有痛點、中集有優勢三個角度考慮”。
馬鐵民從品牌、行業和社會的角度分享了農業領域企業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光明前景,并認為“用一種創新的生產方式來生產產品,用現代化的技術把它的本質價值進行傳遞”是增強可持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吳海卡則通過兩價融合的方式提出:“我們用商業的力量做公益,用公益力量發展商業”,從而擴大了利益相關者的外延和生產經營的方式,打造了一種獨特的循環經濟模式。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后、社會行動與創新實驗室研究員許睿謙
作為來自學術界的代表,許睿謙評價道:“可持續商業是一個長期的賽道,需要企業沉淀它的資源、能力和創新迭代”。此外,他認為企業無論是面臨創造社會價值的挑戰,還是機遇,都應該有二元價值體系的視角或者說更系統性的視角來看待企業創造社會價值,而不只是孤立、機械性去把企業拆解開來單獨的去看社會價值的創造。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外商投資協會綠色低碳分會副會長呂建中
通過ESG生態大會開幕主論壇的精彩內容呈現不難看出,企業踐行社會價值創新已然是趨勢和企業長青的必備要素,也是未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呂建中博士表示:“愿我們的企業家們充分地打開自己的大腦,無限的去想象,去創造更大地價值”。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首席顧問張強
作為開幕主論壇的主持人,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首席顧問張強教授總結道:“我們不僅僅在進行系統化創新的能力創造,更重要的是在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融合上提供影響力評估的基礎。這些努力其實都是為人類文明的不斷探尋提供向光路徑!”
組織變革與產業創新:ESG的發展路徑和可持續商業的中國場景
除了開幕主論壇的精彩呈現外,為貫徹生態大會,2023ESG生態大會與十多家在ESG與可持續發展領域有深刻洞察和實踐的機構合作,聚焦ESG與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組織變革和產業創新,以路徑和場景為指針,探索ESG的發展路徑和實踐方法,并在當下亟需關注的雙碳、她力量、鄉村產業振興等議題出發,探尋該議題下的價值創新新典范。
據悉,2023ESG生態大會分論壇承辦機構來自研究機構、企業、媒體等,包括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中國影響力投資網絡(CIIN)、深圳市龍崗區科創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樂之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卓韜管理咨詢有限公司、ImpactHubShanghai、向光未來、中經傳媒智庫、深圳市女企業家商會、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奧美中國、鼎力可持續數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卡地亞中國。
匯聚分論壇主題包括:ESG的評估與披露、把握可持續發展金融機遇、雙碳目標下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ESG驅動的組織變革:走向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道路、ESG與上市公司董事會中的“她力量”、新消費趨勢下的鄉村產業振興、ESG與企業融資創新、企業如何將ESG行動轉化為持續的品牌影響力、ESG國際趨勢對國內企業的影響、催化產業創新的女性創業者。
此外,2023年會十場分論壇除線下參與外,還提供了線上直播,與超過十家直播平臺合作,期間吸引了超過百萬人次觀看。
跨界鏈接:創新旅程激發集體智慧涌現和促進鏈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ESG生態大會還分別設置了會前創新旅程導引,以及特別增加了無障礙會議、創新視覺呈現會議。
在創新旅程導引方面,通過設置萬科空間、綠色會議、向光市集、開放空間四大主理人,以期通過“萬科深潛之旅、綠色會議倡導和舉辦、特色向光市集與開放空間技術”為與會者帶去更深入人心的體驗。
同時,為參會者提供深潛之旅體驗活動,以參觀和體驗生物圈三號;在主論壇上和大會活動空間,特別通過與音書科技、聯諦信息無障礙合作,為與會者提供及時的同頻翻譯與會場無障礙志愿培訓,以為身心障礙者參會者提供便利。
在主論壇與分論壇上,特別邀請北京開放空間科技創新有限公司、北京繪世界創新咨詢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創新的視覺呈現,將主論壇、分論壇的要點以有趣、有料、有意義的形式進行記錄,以呈現每場活動的亮點;通過創新的開放空間技術,在生物圈三號這個創新的場域中,激發與會者的想象,并通過共同關注的議題建立鏈接,以更持久的產生漣漪和建立合作。
文化重塑:探尋科技創新、社會價值與可持續商業價值的紐帶
以“ESG與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創新——ESG生態大會”為主題的2023向光年會閉幕主論壇,將“科技創新與可持續商業價值暨2023向光獎頒獎典禮”作為子主題。
閉幕主論壇,包含閉幕致辭、主旨演講、湖邊對話、向光Talk、大會成果發布、2023向光獎獎項公布。值得一提,閉幕主論壇,邀請了來自國際組織、社會組織與媒體視角,分別探尋科技創新與可持續商業文明的演變。此外,本次大會特別設立了科學家與投資人對話的環節,共論科研成果是如何完成轉化,并產生可持續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聯合國項目事務署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與創新司司長李楠
在閉幕致辭方面,本次年會特別邀請了聯合國項目事務署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與創新司司長李楠進行了分享。其中李楠從全球的視角出發,通過分享當下亟需解決的環境問題,提出了面臨各項環境問題時的創新技術涌現。她表述:“我希望在大灣區中的種子性的力量,可以點燃一起行動的未來,通過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每一個投融資過程的改善,來應對氣候變化。”
在主旨演講環節,本次年會特別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2023向光獎主席團聯席主席季為民,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敏捷智庫理事長張曉東,互惠經濟解決方案中國項目負責人陳璐琳分別從專業媒體、行業協會和社會價值企業實踐的視角出發,從商業發展趨勢到新商業文明重塑、再到可持續商業價值的方法呈現,為與會者呈現從反思到實踐的文化重塑的過程。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敏捷智庫理事長張曉東
在本次大會,ESG與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下,可見的是過去以犧牲環境和生態為代價的生產經營模式正在被取締。對此,張曉東認為ESG發展也是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他說:“我們在治理現在工業帶來的環境問題、生態問題的同時,還要面向未來,以ESG為指引,考慮現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新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2023向光獎主席團聯席主席季為民
文化與價值觀會影響一家企業在面臨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沖突時的選擇,隨著ESG與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新的世界語。季為民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商業文化也同樣如此,它決定著一個企業、產業到底能走多遠。他認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從每個企業的星星之火變成一個社會性的商業文化、新的商業文明,這需要前行者的分享、賦能、引領,需要媒體來講好企業和企業家的故事,展現新時代的企業家形象和企業家精神,發揮媒體傳播力、引領力、影響力、公信力,來傳播發展新時代的企業價值和企業文化。”
互惠經濟解決方案中國項目負責人陳璐琳
此外,在推進企業真正的轉型方面,離不開具體的方法與案例。陳璐琳為與會者分享了互惠經濟的運營模式,通過對宗旨、生態系統中的痛點識別、基于共同價值尋找利益相關方等流程,助力企業實現變革。
從左到右依次為陳蓉女士、唐本忠院士、厲偉先生
在湖邊對話環節,本次大會特別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松禾創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厲偉,奧美中國首席增長官陳蓉出席活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
圍繞科技創新與可持續商業價值,唐本忠院士表示,從基礎研究成果到成果轉化存在著所謂的“死亡之谷”,很多科學家一輩子的努力是想把它變成產品造福社會。他說:“我現在白發蒼蒼了,‘多賺點錢’不是我的想法,因為我們做研究的錢是人民的血汗錢、是稅收的錢拿來給我們做研究,我們希望能夠回饋社會。”
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松禾創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厲偉
在厲偉先生看來,科學家以探索奧秘為己任,企業家以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為己任,社會價值是放在經濟價值之后。他表示,科學家要理解,實際上成果轉化的過程,讓企業去盈利也是為了可持續發展,否則就會變成了一錘子買賣。
在向光talk環節,大會邀請了具有科技含量,且在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解決有突出成就,并有可持續商業價值的四家企業代表出席,包括英特飛大中華區銷售總監李家賢,樂象永續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媛媛,廣州音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石城川,上海百奧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危鵬。
其中英特飛是一家已經實現零碳排的公司,其起點是來自客戶的質疑和挑戰,即公司為環境的貢獻是什么。
樂象永續是一家做可持續色彩的公司,其創立的初衷是為了尋找對兒童安全的面料,并通過尋找天然色彩,助力碳中和。
音書科技的創始人石城川從自身作為聽障人士出發,深刻洞察聽障人士的首要障礙在于溝通,開發AI實時語音轉換文字的系統,幫助聽障人士更順暢進行正常溝通。
百奧恒新材料則聚焦建筑領域綠色減碳,研發和生產低碳水泥,助力綠色城市打造。
從閉幕致辭到主旨演講,到湖邊對話和向光talk,透過大會閉幕主論壇,可以看到每個環節嘉賓發言中,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實現的意義,以及對可持續商業價值的意義。
在年會的成果發布環節,向光未來總裁、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總裁、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馬翔宇分享了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從創立到演變的過程,向與會者解釋了從關注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到商業向善,到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再到ESG與可持續發展的歷程。
向光未來總裁、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總裁、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馬翔宇
在該環節,馬翔宇主持發布了《社會價值企業創新實踐指南》,并宣布啟動2024ESG未來伙伴計劃,前者以向光獎獎項中的社會企業、商業向善企業所關注的企業類型為依托,將其統稱為社會價值企業,并針對性的為實踐者提供兩份具體的實踐指南及上百個示范案例和7個完整案例。
后者旨在構建更開放和有機的生態,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達成。該計劃通過五個一來呈現,包括搭建一個國際性可持續數智研究平臺、啟動一系列ESG能力建設課程項目、搭建一個ESG可持續社會價值先鋒案例平臺、擴展一個中國影響力投資網絡、共建一個ESG影響力傳播矩陣,構建更為開放、有機的ESG生態,賦能更多企業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助力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后半程。
馬翔宇表示:“我希望發出一個倡議,我們誠摯的邀請來自各個部門、各個領域的伙伴加入2024ESG未來伙伴計劃”
2023向光獎典范涌現:讓更多致力ESG與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創新者被看見
活動最后,第六屆向光獎評選結果榮耀揭曉,該環節邀請了向光獎聯合主辦單位財新傳媒助理總裁、財新國際總經理闕京閩,創業邦副總裁趙鏡波上臺致辭。
戴北方會長為向光獎年度杰出貢獻TOP5頒獎
深圳市慈善會會長、深圳市政協原主席戴北方同志到會祝賀并頒獎。
南都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榮譽理事、2023向光獎主席團聯席主席徐永光進行總結致辭。
向光獎是國內首個具有國際先進理念,面向中國社會企業、商業向善企業、向善企業家、影響力投資機構及相關學術研究的純公益性年度最高獎項。向光獎自2017年開始至今,已成功舉辦6屆,致力于嘉獎和鼓勵以創新的商業模式,規模化、系統化地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以及投資機構,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原則,吸引了全國近2000家企業及項目的參與,評選出上百個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和影響力投資代表性實踐。
2023向光獎共評選出77位獲獎者,包括社會價值企業、企業家、投資機構、學術作品、行業組織與個人等多元主體,他們從不同的領域向我們展示了ESG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實踐中的具體落地形式。
《中國慈善家》副社長影響力慈善研究院院長王躍春
大會閉幕總結,《中國慈善家》副社長影響力慈善研究院院長王躍春進行了閉幕總結致辭。談及本次大會,王躍春用了創新、影響力、社會、社會創新四個關鍵詞進行總結,其中影響力側重于成果影響力,而有成果就需要有影響力評估。她表示,非常欣喜地觀察到在本次年會上,成效評估、社會價值的可測量被大量提及。
此外,本次大會還將ESG中的S,作為重要的議題。她表示在本次大會上欣喜地看到更多、更清晰的“S”,越來越多的企業用自身的核心優勢,特別是科技能力賦能解決社會問題。
最后談及社會創新,王躍春引用了徐永光先生的《公益向右,商業向左》,在她看來。公益事業正在吸納借鑒更多的商業金融模式和思維,而商業正在承擔起更多向善的社會責任。她解釋道:“公益與商業的雙向奔赴,而交匯的點正好就是社會創新。”
當最后談及科技時,她說科技需要大愛來加持,社會需要創新來驅動,讓我們攜手向光,共同照亮更可持續的未來。
向光未來簡介:
向光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于國內影響力最大的社會創新行業平臺之一“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成立,旨在促進社會價值企業的生態繁榮,推動更多企業將社會價值融入企業使命和商業戰略,推動更多投資機構將對社會價值的要求和衡量納入投資策略,促進以商業手段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共創更美好的未來。在聯合國SDGs17項目標指引下,在中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下,向光未來面向世界,立足中國,通過長期對社會價值企業、影響力投資機構的觀察,形成企業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理念、科學知識與管理工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