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農信開展資金及技術救助活動
“我種了十來畝地,還搞了養殖,一直是中和農信的楊站長幫我做管理和指導,讓我省了不少心。我不會說話,但是很感激中和農信。”在救助活動現場,臨西縣楊樓村的謝大哥用誠摯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9月7日,“提升生產信心助力農業發展”中和農信資金及技術救助活動在邢臺市臨西縣老官寨鎮政府會議室舉行,臨西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子寧、老官寨鎮黨委書記單德宇、中和農信河北區域運營經理張建磊、中和農信臨西分支負責人王繼東出席現場并講話。此次救助活動,中和農信為臨西縣送來援助資金68500元,土壤改良調節劑1213份,共幫扶農戶260戶,覆蓋農田1660畝。
臨西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子寧表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中和農信自2015年進入臨西后,聚焦于鍛煉出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積極通過小額信貸、農業生產、鄉村生活和公益賦能服務,見證與參與了縣域農村工作發展中,對臨西的鄉村振興發揮了突出作用。
老官寨鎮黨委書記單德宇深切感謝了中和農信的救援行動。他說,今年7月,受臺風和暴雨影響,當地部分農田遭受了內澇,農戶損失較大。在這個特殊時期,中和農信主動擔當,給農民朋友送來了善款、物資和技術支持,有力支持了老官寨鎮的農業生產和鄉村振興工作。
中和農信臨西分支負責人王繼東總結了此次行動的“中和經驗”:“深耕農村多年,中和農信堅持陪伴式發展,為農戶提供多元化服務。正是因為有多年的三農服務經驗,我們才能洞悉農戶深層需求,并協調各方資源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客戶渡過難關,盡快恢復農業生產。”
中和農信高級農藝師李如棟老師在會上做了技術分享。他強調,經歷內澇后,土壤極易發生氮磷鉀和銅鐵錳鋅等微量元素的下沉和流失。如果農戶按照往年習慣只施氮磷鉀肥而不補充其他營養元素,很可能導致黃葉、小葉、花而不實等情況,最終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中和農信也希望借這個契機,向更多農戶普及科學種植理念,幫助農業生產盡快回歸正軌。
記者從中和農信河北區域負責人王德一處了解到,在7月中旬臺風到達之前,中和農信的支援行動就已經開啟。河北服務區內,2000多名客戶經理、農服站長,多次向各村種植戶預警了臺風降雨以及可能帶來的南方銹病的防控措施,讓農戶提前準備。
暴雨過后,中和農信第一時間調查河北區域客戶的受災情況,制定出幫扶方案:首先,中和鄉村發展促進中心經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協商,向全區700余位受災客戶發放無償救助款項共計30余萬元,幫助其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其次,中和農服攜農技專家親臨現場,對具備恢復農業生產的地塊進行生產重建指導,把本茬作物損失降到最低;最后,針對內澇地塊,測量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流失情況,向合作廠家定制包含硼、鋅、鐵、鉬、錳、鎂、硫、鈣等微量元素的土壤改良調節劑,發放給當地農戶,共計2.5萬袋,價值100余萬元。
中和農信對于農戶需求的一手資料,來源于我們數千名行走田地間的“一站式種植服務”的農服站長。一站式種植服務是中和農信聚焦項目區小農戶開展的農業生產服務。起源于2021年,該服務瞄準小農戶缺技術、缺服務等需求痛點,以作物全程技術方案為核心,通過“天上有網、地頭有人”的立體化服務體系,匯集農業生產所需各項資源,賦能村級服務站長,為農戶提供涵蓋技術、服務、農資、農活在內的從種到收全程管家式服務。截至9月6日,鄉信一站式種植服務已覆蓋河北山東26個縣的1315個村,擁有站長1121人,服務社員5.7萬戶,地塊數5.3萬塊、45.33萬畝,其中付費服務畝次166381畝,同時為農戶提供技術咨詢服務5888人次。
據了解,中和農信一站式服務站長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持續指導河北地區農戶開展農田排水、翻土和施肥工作,確保冬小麥下地前,土地可以更大限度恢復生命力,迎接下一場豐收。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