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全面貫徹科教興國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奮力寫好科技創新的時代答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封建設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奮力譜寫新時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開封絢麗篇章。”
——開封市委書記高建軍
秋意漸濃,天高云淡。行走在古城開封多個企業、產業園區、實驗室,科技創新之風迎面撲來。黨的二十大以來,按照省委戰略部署,開封市瞄準創新高地建設,明晰發展路徑,提升科技攻關,打造人才創新高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引擎加速“點燃”。
開封科創中心
科創賽道奔跑出“青春范”
八朝古都,宋韻悠遠,古城開封正在科創的賽道上奔跑出青春活力。
不久前,省科技廳對2023年度省重大科技專項擬立項項目進行公示:省重大科技專項擬立項19項,開封占2項,分別是開封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河南省銳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新型惡性腫瘤靶向(創新)藥物研發及臨床應用”項目,支持資金近2000萬元。
這是開封市10余年來首次獲得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全市上下創新驅動的特征越來越明顯。
提升科技攻關“硬核實力”
十一化建與鄭州輕工業大學聯合研制的“三相電機相序與轉向測定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河南大學牽頭完成的“基于密鑰自適應變異機制的圖像加密新方法”等4個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開封市農科院主持的省市聯動科技項目“開農系列高油酸花生遺傳解析與優異種質創制”,在國際上首次完成高油酸花生栽培種全基因組測序,實現該領域基礎研究從0到1的跨越。
如今的開封,不只有小籠包、炒涼粉、二夾弦,更有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成果。
2022年以來,以企業作為科技攻關主要力量,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實施國家級、省級重大創新項目8項,爭取財政支持資金近5000萬元。
中糧工科茂盛裝備有限公司申報的“糧食物流多式聯運高效銜接裝備研發與示范”項目獲科技部立項,時代新能源與中科院張華民教授團隊、銳達醫藥與美國貝勒醫學院團隊的2個合作項目列入省重大科技專項。
技術破冰引領產業發展,現實生產力加速形成,開封2022年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位居全省第1位。
開封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為牽引,推進電化學儲能技術的革新,帶動全釩液流電池規?;a業化發展,成為我省唯一掌握全套全釩液流電池生產技術的企業,建成全球技術領先、全國規模最大的300MW/年全自動化生產線。2022年,該企業實現營收5.73億元,上繳稅收8852萬元,為開封高質量發展貢獻“高新力量”。
打造動能轉換“最強引擎”
高科技企業,是開封創新的主力軍。
開封市積極做好頂層設計,將科技創新和一流創新生態建設納入開封市“十四五”規劃,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行專章部署。市里出臺《關于創建全省科技創新中心推動高質量現代化開封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目標任務和重點舉措;印發《開封市科技創新六項行動計劃》,突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等重點指標,實行清單管理。
壯大科技型企業隊伍規模,大力實施創新龍頭企業樹標引領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的良好環境。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創新龍頭企業2家,“瞪羚”企業13家,高新技術企業22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53家,創新型企業金字塔形梯次隊伍基本形成。
加強孵化載體建設,構建“育苗+孵化+加速”的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建成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雙創”載體13家;掛牌運行金明池“智慧島”,突出小政府大社會和市場化運作,著力構建一流的創新生態小氣候,孵化創新型初創企業。
高質量辦好雙創大賽,挖掘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22年開封夸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榮獲全國賽優秀企業,2023年同森科技斬獲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河南總決賽初創組第一名。
構建一流人才“智力高地”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
開封拓寬科技人才引進渠道,制定《開封市科學院周轉編制使用實施方案》,通過創新“事業留編、企業用人”引才機制,盤活市科學院機構編制資源,專用于保障重點領域企業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優先供給成長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揮科技人才作用,依托河南大學張鎖江、林圣彩等院士團隊技術引領優勢,在低碳新能源、代謝藥物研發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幫助企業培育科技人才,集聚創新資源,突破關鍵技術;圍繞全市“622”主導產業、縣域5大農業產業和文旅產業,組建“10+5+1”科技服務團,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開封智慧島
目前,開封市擁有國家級引智基地1個、院士工作站2家、中原學者工作站3家,入選中原學者9人、中原科技領軍人才4人,培育市級科技創新人才175人、創新科技團隊155個,一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成為全市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引才育才相銜接的創新創業人才開發體系日趨完善。
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開封的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科技創新這一強大引擎正全速發動,驅動古城開封在科創的賽道上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創新高地
開封市科學院
河南大學開封研究院
開封智慧島
開封科創中心
省農科院蘭考分院
開封中關村智酷
聲音
讓科技創新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河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王天雨
城市文明建設,需要科技創新的加持;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優質資源的集聚。開封同森科技有限公司順應國家戰略布局,依托開封市工業發展的歷史基礎,結合自身技術優勢,匯力聚力、專注深耕,其產品同森智能變頻器憑借高性能、強功能、高可靠性、操作簡便等特點,受到用戶的廣泛青睞。
如果說科研人員的成果僅僅是停留在論文和期刊上,那只能叫作“紙上談兵”。將科研成果應用于實踐,轉化為切切實實的生產力,才是回歸科研的“本源”。河南清祥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開封,將清華大學實實在在且高質量、高標準的領域前沿技術與項目,帶入工業基礎扎實但工業發展相對滯后的開封,有效帶動了當地傳統產業的復興、新型產業的培育,人才集聚、科技創新。
清華大學博士、同森科技董事長、河南清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郭海峰,帶領團隊結合開封工業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現實轉化,在助力開封市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提升河南科技創新的能力方面大有可為。
以河南清祥人工智能研究院為代表的科創孵化器,對解決關鍵瓶頸問題,促進國家戰略切實落實;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培育新型市場,引導科研人員“實踐導向”,實現理論研究的現實意義;打造人才高地、形成“產學研+政企?!钡牧夹曰?#xff0c;有助于優質資源集聚等方面,提供了較為成功的借鑒。
然而,我們也應認識到,清祥研究院依然需要在發展模式差異化、項目篩選機制優化和盈利可持續等方面多下功夫。應建立科學嚴謹的項目篩選機制,在主要依托清華大學科研成果及團隊的基礎上,逐步吸納河南本土高校的科研力量,并積極探索和搭建社會多方優質項目公平平等遴選機制。同時,不僅在項目或企業孵化的初期,給予“人財物”全方位的支持與關注,也應在項目和企業經營周期的初期階段,提供專業有效持續的跟進與指導。在市場化經營運作中,應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最大限度吸納社會資金支持,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可持續模式。
點睛之筆
隱藏在電流中的智能“黑科技”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娜
今年7月,同森變頻器榮獲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石家莊先進制造賽段第二名,并晉級全球總決賽;8月,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2000多個項目中,獲得河南賽區總決賽初創組一等獎;在“鳳歸中原”豫商豫才返鄉創業大賽開封市選拔賽“高校畢業生入鄉創業創新專項組”,捧回一等獎。自主創新產品獎、全國優質名牌產品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新技術新產品獎……眾多獎項拿到手軟,究竟靠什么?
8月30日,記者探訪開封同森科技有限公司,揭秘同森變頻器背后的“神秘力量”。
“同森科技技術和管理團隊均來自清華大學博士團隊,擁有全部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開發‘同森變頻器’,解決了國內‘卡脖子’工程問題。”開封同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海峰告訴記者,其產品一經推出即受青睞,目前已簽訂了2.6億元的訂單合同。
同森變頻器究竟“神奇”在哪里呢?郭海峰說,在傳統固定頻率電源中,電機的啟停通常伴隨著能量損耗和沖擊,變頻器通過調節電源頻率控制電機的轉速和負載,能夠避免這些損耗,從而實現電能的高效利用,因此也被稱為工業自動化的基石。傳統變頻器低速轉矩不足,一般采用軟件補償,但由于負載和電網波動存在干擾,導致設備不能穩定運行?!巴冾l器創新性地采用硬件補償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問題。我們團隊開發出的高性能變頻器低速轉矩大,運行精度高,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軍事等國家重點項目,具有高性能、強功能、高可靠性、操作簡便等特點。”郭海峰自豪地說。
郭海峰的另一個身份是河南清祥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院長,據介紹,清祥研究院在8月份獲批設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目前是開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致力于清華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和服務,在科技轉化和產業孵化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實踐經驗,“同森變頻器”是研究院孵化的一個科研項目。
作為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70后”,郭海峰工作二十余載,始終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他表示,接下來將帶領團隊結合開封實際,會同河南本土高校,吸才聚力,形成“產學研+政企校”互利共贏的良性循環與創新型合作模式,將更多清華大學實實在在、高標準的前沿技術與項目帶入開封,為開封勇做全省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貢獻一份力量。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青竹)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