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有企業生產資料交易情況復雜,碎片化、分散化嚴重。由于市場競爭環境、投資屬性和生產事件處置等因素,國企更加關注交易的時效性;同時,國企作為我國經濟的“壓艙石”,不合理的權力濫用不僅違背“提高國企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的初衷,滋生貪腐和違規操作,同時妨礙國企內部及上級單位相關監督人員、監督部門及紀檢監察履行監督職責。因此,在合規合紀的基礎上合理地利用“裁量權”顯得尤為必要。
自由裁量權的概念最早誕生于司法體系,“在法律授權范圍內,依據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則,自行判斷行為條件、自行選擇行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決定的權力”,簡單來說就是“在兩個或更多的可選擇項之間作出選擇的權力,其中每一個可選擇項皆是合法的”。
對于國央企而言,首先要保證采購平臺的合法合規,保證所有交易有據可依、有據可查、全程可控。在此基礎上,國央企可以根據生產經營實際選擇交易類型、交易時間、公開范圍等,讓采購平臺在賦權給采購主體的同時,實現對裁量權的規范可控,即為“可控自由裁量權”。
基于對上述需求及問題的不斷探索,黔云招采聯合平臺承建商北京筑龍,依托北京筑龍在采購供應鏈領域豐富的行業經驗及“云原生、微服務、中臺化”的技術理念,以“流程管控+軟硬件開發集成+技術創新融合”的方式,建成生產資料交易“事前審核、事中管控、事后留痕”的在線綜合監管體系。
1.交易行為事前審核。通過流程化設計,在生產資料交易行為事前各階段進行審核,將以往生產資料交易事后檢查追責的方式,轉變為從生產資料交易開始環節進行主動監管,從開端杜絕違規操作發生,大大提高采購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交易過程開端可控。
2.交易過程監督管控。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在評標過程中對各類市場主體實施動線分隔、權限分離的管控機制,實現交易過程事中有控。
3.交易數據可查可溯。黔云招采通過融合遠程智能監督系統、評標智能監督一體化系統等多種技術手段,有效保障中標候選人公示及中標結果公示數據安全,并為監管部門“事后”溯源詢證保留依據。
通過對交易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督管控,黔云招采最終實現生產資料交易在可控的前提下實現自由裁量權。
此外,黔云招采還創新提出了“柔性個性化”理念,在滿足國有企業生產資料交易多樣性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柔性個性化”與“可控自由裁量權”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使得交易平臺能夠滿足為多業態多需求下的所有企業提供生產資料電子化交易服務,從而為國有企業的采購數字化轉型賦能,為對標世界一流采購管理體系貢獻力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