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畜禽工廠養殖:對營養、環境和動物福利影響》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本報告由中國農業大學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樊勝根教授作為課題負責人牽頭完成,參與者包括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司偉教授、孟婷副教授、馮曉龍助理教授、陳俞全助理教授,高海秀博士。天人文化支持了本課題的調研。
中國農業大學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樊勝根教授
本研究立足于畜禽工廠養殖亟需轉型升級的大背景。過去幾十年里,工廠化養殖是全球的一個發展趨勢。它與互聯網技術、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有關系。一方面,它對增加畜牧業的產量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另一方面,由于規模大、集中度高、密度大、同質性高等特點,工廠養殖相對傳統農戶分散養殖,面臨來自資源需求和環境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動物福利等多方面壓力挑戰。
本研究結合公開數據、調研數據和文獻資料,運用數據統計分析、焦點訪談、案例調研等方法,對畜禽工廠養殖現狀及其影響進行深入研究。
本次發布的研究報告得出了六大重要結論。
《中國畜禽工廠養殖:對營養、環境和動物福利影響》研究報告
需求方面,居民食物消費習慣發生巨大變化,肉蛋奶需求逐年上升,對畜產品的需求也持續增加,現階段中國居民(尤其是城鎮居民)平均肉類消費已經遠高于膳食指南的推薦量。
供給方面,畜產品國內總產量波動上升,規模化趨勢明顯,工廠養殖主體數量不斷擴大,同時近年來畜產品的進口貢獻率增加,部分品類(如牛肉)對進口貿易的依存度上升。
中國肉類進口占世界肉類進口總值的比重
政策方面,養殖政策和支持補貼向規模化養殖傾斜,行業“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規模化率進一步提高,同時國務院2020年印發文件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對營養健康的影響方面,工廠養殖由于規模大、密度高,從產品質量安全、疫病防控、工作與社區健康環境等方面存在對居民營養健康的更大壓力,亟需在抗生素減量和產品質量品質提升方面持續轉型。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方面,畜禽工廠養殖由于區域載畜量高、染物處理、排放和資源化利用壓力大,尤其是在如何在區域內完成大量畜禽糞污的消納和資源化利用亟待解決。
對動物福利的影響方面,目前我國畜禽工廠養殖在協會和行業努力下對動物福利的關注有所提升,然而對在動物福利的認知、法律、標準和措施方面仍然相對比較缺乏。
《中國畜禽工廠養殖:對營養、環境和動物福利影響》研究報告
此外,樊勝根教授在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建議,第一,政府在農業支持政策方面,優化支持和補貼方向,促進畜禽養殖經營“模式”創新,推動工廠養殖主體向著環境友好、帶動小農戶共同富裕轉型升級,同時鼓勵探索種養結合、循環農牧業、福利養殖等養殖和經營模式創新。
第二,在行業標準與規則方面,以保障食品安全為底線,嚴格畜禽產品的各環節標準,同時不斷完善行業標準和規則,加強監督引導,推動全行業畜禽產品的質量提升。
第三,在政策推進科技創新方面,鼓勵多贏農業科技的研發與應用,用科技手段減少工業化養殖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鼓勵研發替代蛋白和新蛋白產品,以豐富蛋白質的來源。
第四,在政策引導和宣教營養膳食方面,積極引導樹立“大食物觀”,推動居民膳食結構調整優化,避免肉類攝入過度,踐行膳食綱要推薦標準的均衡飲食,以需求端拉動工廠養殖向著營養健康和環境可持續轉型,降低養殖對資源環境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
2010-2019年中國肉蛋奶人年均消費量與世界平均水平比
基于上述結論,本次發布的研究報告,提出應當發揮政策牽引和杠桿作用,促進多市場主體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國畜禽工廠養殖轉型升級。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