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腦機接口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項目專家研討會在中科院上海分院順利召開。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所長陶虎作為項目負責人出席并主持會議。
本次會議邀請了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教授,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復旦大學教授、博導吳勁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博導劉景全教授,北京大學鄭雨晴教授等多位來自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現場參加,瞄準我國腦機接口產業技術路線,探討腦機接口關鍵技術體系和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神經科學家張旭院士,中科院空天院研究員、博導蔡新霞教授線上參加并發表評論。腦虎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彭雷作為國內前沿科技企業代表受邀出席此次會議。

陶虎:不是元宇宙孵化了腦機接口,是腦機接口作為核心技術賦能了元宇宙發展 隨著元宇宙的興起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元宇宙發展,業界很多人認為腦機接口是元宇宙孵化出來的前沿技術。陶虎提出,并不是元宇宙孵化了腦機接口,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將賦能元宇宙。
腦接機口作為底層核心工具,是目前能有效解決癱瘓、中風、帕金森、漸凍癥等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的有效手段之一,還是全面解析認識大腦的核心關鍵技術,是國際腦科學最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
為了促進我國腦機接口產業和技術的健康快速發展,助力科技的高質量發展,陶虎表示,目前項目組的首要任務是擬定我國腦機接口產業技術路線圖,為科研院所和前沿科技企業提供參考,進一步規范行業行為,推進學術、技術、產業良性循環發展。
規化腦機接口產業技術路線,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核心驅動力 關于腦機接口產業技術路線的規劃,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推動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并摸索出一條符合我國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類似于半導體研究中的摩爾定律。
作為本次會議唯一一位企業代表,腦虎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彭雷表示,腦機接口拐點已至,其產業化落地必然要經歷從技術到原型,再到產品到商業價值的躍遷,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需要我們客觀且辯證地對待。對于企業而言,核心驅動力是市場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倒逼技術進步和產品更新迭代,由此形成科研創造價值,商業實現價值的良性循環。
規劃腦機接口產業技術路線,制定行業標準規范不可或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神經科學家張旭院士在會上強調,每個行業都有發展規律,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產業化的不斷推進,制定明確的行業標準是至關重要的。例如技術方面,實時編解碼,需要達到什么樣的速度和效率,需要一定的標準衡量;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鄭雨晴教授進一步表示,隨著中國腦機接口市場的蓬勃發展,尤其是消費領域腦機接口產品的不斷涌現,迫切需要制定標準化產品規范,營造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除了產品規范以外,行業倫理規范也是必不可缺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吳勁松教授介紹到,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科技部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的通知》,明確規定所有以人為受試者,或者使用人的生物樣本或信息數據開展的研究活動,都要嚴格遵守倫理原則。腦機接口是腦科學研究領域當中比較容易被倫理所攻擊的一個領域,尤其要注意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