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巾幗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座談會成功舉辦
中國發明協會領導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官員,與會新時代巾幗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代表歡聚一堂,共賀三八國際婦女節!
2023年3月8日上午,中國發明協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辦事處合作在北京舉辦“新時代巾幗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座談會”。
二十多位來自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北大、清華、軍科院、中國農大、首醫大、寶武鋼鐵集團、國儲熱力集團、百度、智慧互通等部委、知名高校、企業的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和杰出女性科技工作者歡聚一堂,分享追夢前沿科技、數年磨一劍的發明創新故事,展現了新時代優秀女性創新創業者“自帶光環、勇毅前行”的獨有魅力,催人奮進。
親切交流,共賀節日!
中國發明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余華榮、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趙靜、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副主任高百麗、山東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劉彬禮等領導出席座談會并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向女同胞們和廣大發明人、女性科技工作者、企業家致以節日祝賀祝福。
余華榮書記致辭,祝賀祝福女同胞們節日快樂!
余華榮書記表示,WIPO統計的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從2012年第34名,提升到2022年第11位,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廣大巾幗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的貢獻功不可沒。協會三八專題活動2021、2022年舉辦了兩次,社會反響良好。今年是協會首次與WIPO合作,主題是“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充分發揮女性聰明才智,落實教育、科技、人才、鄉村振興、雙碳目標戰略,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特別感謝WIPO多年與協會的合作與支持,感謝劉華主任、鄧玉華顧問多次出席中國發明協會主辦的全國/國際發明展覽會等重要活動,WIPO多年以來在全國/國際發明展上,設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佳發明獎、最佳女性發明獎、最佳青少年發明獎三個大獎,對激勵廣大發明創新工作者、推動發明創新事業不斷進步做出突出貢獻。希望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共同舉辦的“新時代巾幗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座談會”成為新時代發現培養發揮女性杰出人才作用的重要平臺,讓更多杰出女性在這個舞臺分享成功,彼此學習、借鑒、合作共贏,共同為發明創新事業發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劉華主任對與來自著名高校、科研機構、創新企業科研一線的女性精英直接親密對話感到非常高興,坦言“知識產權組織是一個知識財富的金礦”。作為一名外交部外交官轉任聯合國WIPO,借力國際組織的知識、經驗和服務體系,服務中國科技強國建設是她始終不變的情懷,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WIPO各領域專業的、富有成效的、全球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前沿科技導航能力以最低的成本、最便利的渠道提供給中國的科技工作者。
劉華主任分享如何敲開“知識財富金礦”的大門。
劉華簡要介紹了WIPO“5套金鑰匙”服務理念,以及在數字科技和人工智能服務日益普及的時代背景下開發的創新數字工具和服務,包括產權組織知識產權門戶、ePCT、eMadrid、eHague和知識產權診斷工具等,希望幫助到更多中國重大原創發明成果快速走向全球、變成利國利民利天下的產品和服務。她熱情邀請在座的杰出女性參加今年主題為“知識產權與女性:加速創新創造”4·26世界知識產權日有關活動和積極申報“2023年產權組織全球獎”,并對中國發明協會推薦的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環境微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王愛杰和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研究所所長、醫學影像科主任王梅云教授等優秀女科技工作者表示感謝。
趙靜主任分享女性科技管理者成長心路。
趙靜主任分享了她對女性科技工作者事業發展、從“三體”科幻小說到四次工業革命的演變對國家科技發展和國家競爭力的啟發意義、以“小核心大網絡”開展國際國內科技合作的經驗等方面的心得體會,介紹了國家遙感中心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特別是在組織中方科技界參與SKA(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國際大科學工程及GEO(地球觀測組織)國際組織工作中貢獻了中方的科技力量。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她期待通過創新網絡等方式,吸納相關的部門、科研機構及企業優秀人才共同努力,為中國空天科技創新發展做出貢獻,寄語奮斗在科技戰線的女同胞綻放出絢麗的女性之花。
中國發明協會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唐大立、賀振福介紹了協會主要工作發展,期待通過協會平臺為女性發明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助力事業發展。
高百麗副主任介紹,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1993年成立,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直屬事業單位,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培訓合作伙伴,也是人社部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主要工作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領導和統籌下,高質量完成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干部人才教育培訓工作,充分體現干部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深度融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教育網絡,積極開拓國際知識產權培訓項目,發揮擴大知識產權民間交流的重要作用,講好中國知識產權故事,提升中國知識產權國際影響力。
劉彬禮副主任表示,山東省委、省政府積極推動人才戰略,要求省駐京辦事處承接“雙招雙引”職能,省委人才工作辦公室依托省政府駐京辦設立了北京山東省人才工作站,為駐魯院士在京公務服務,同時也為在京的各界人才服務。感謝中國發明協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給予山東的幫助和支持,希望以后加強合作。熱烈歡迎在座的杰出女士和各界人才到山東考察、興業、發展,辦事處定做好橋梁和紐帶,為大家服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一級調研員孫萍萍表示,聆聽了各位代表的發言,感覺就像一顆顆星星在閃光,像一束光照著我們,看到了中國創新的力量,也看到了女性科技工作者殊為不易的貢獻,作為一名知識產權工作宣傳老兵,尤其感到心潮澎湃,希望后續做更深入的報道,向公眾更好展現巾幗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精彩的發明創新創業故事。
WIPO中國辦事處顧問鄧玉華介紹了WIPO中國的媒體宣傳平臺,包括辦事處官網、微信公眾號、百家號、頭條號、抖音號等等。她表示,WIPO全球服務體系、數據庫、平臺等各類信息以及WIPO和中國辦事處的活動都可以在辦事處的官網和社交媒體平臺上找到,歡迎大家特別是在座的女科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們關注和使用。
崔悅 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研究員、博導,研究領域是慢病監測生物傳感器,包括柔性及可穿戴生物傳感器、生物微機電系統、免疫檢測試紙等。曾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Eager Award (2013)、美國心臟學會 Scientist Development Award (2012)。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SF)、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加拿大自然科學工程研究會 (NSERC)等機構項目評審專家,回國前任職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副教授。她表示,中國有5億的慢病患者,其中有1.3億的腎病患者,1.4億的糖尿病患者,3.3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億的肝病患者,約2,000萬的腫瘤患者,每年死亡數百萬,回國7年來聚焦慢病監測生物傳感器的研究,已經研制了居家使用的腎病傳感器和小型糖尿病傳感閉環系統,可以對這些疾病進行居家檢測和早期篩查,突破歐美傳感器研制的瓶頸,希望盡快實現發明成果轉化,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黃翊東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電子工程系教授,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OSA),2003年入選清華大學百人計劃,2007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大類課程體系主要創建人之一。1991年回國以來專注光電子芯片人才培養和產業體系建設20多年,領導的實驗室擁有150多項相關專利(含大量國際專利),創建了國際領先的跨材料體系光電子芯片制備工藝平臺,為全國80多所大學的300多個科研團隊、150多家企業提供光電子芯片定制設計、加工服務,相關成果榮獲2022年天津市技術發明特等獎。培育了3家公司,總估值超過30億元。研制出可以識別癌細胞的相機、能夠隔空測定特鋼冶煉鋼水高溫的相機、能夠破解特斯拉無人駕駛技術“色盲”難題的相機等,每一項都是顛覆性的引領技術。此外,還創建了清華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促進科技成果產業轉化,目前孵化公司總估值超過300億元。
姚雯 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先進飛行器設計工作,曾獲評全國“巾幗建功”標兵。2022年獲得中國科協、全國婦聯、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3年被授予2022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她表示劉華主任、崔悅教授、黃翊東教授有關介紹拓展了自己的思路,期待與大家深入合作,共同為國家戰略科研力量做出貢獻。
倪元穎 中國發明協會院士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首任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二級教授,專注果蔬加工理論與技術、天然產物提取和功能食品開發。以第一完成人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金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一等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等多個獎項。曾任863首席專家、農業部公益行業項目首席專家,目前主持國家基金委重點國際交流項目。她表示,希望與協會深入合作,為健康食品工業和鄉村振興做出更大貢獻。
宋暢 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武鋼有限技術中心主任研究員,高級工程師。負責磁軛鋼產品研發,其中磁軛鋼SXRE750獲全球首發產品,并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評為國際領先水平,打破該產品領域長期依賴進口局面,為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烏東德、白鶴灘水電工程供貨近3萬噸,供貨比例超80%。入選第三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獲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全國發明展金獎2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佳女性發明獎。榮獲武漢市新時代巾幗英雄,湖北省荊楚楷模。
付子墨 國儲熱力集團董事長,中國發明協會新材料創新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集團研發的一種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航空航天、大型裝備、紡織服裝等領域需要的關鍵材料,取得了抗菌材料和納米纖維等多項國際領先的重大成果。她表示,中國發明協會領導大力支持公司與央企合作,去年親自前往調研,組織成立了新材料創新分會,集聚更多的企業和研發機構,發起向新材料、特別是“卡脖子”新材料技術的攻關,助力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已取得初步成效。她代表集團對協會領導表示衷心感謝,也期望與大家協同創新、共同發展。
曾向群 漢唐自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掛牌)董事長,始終堅守創業初心“用科技解決民生痛點,用技術解決應用痛點”,帶領公司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將二十年深耕的技術成果應用于智慧教育、智能醫療、應急指揮等核心業務,獲得發明專利89項、軟件著作權139項,自主研發產品獲得91項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認定。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2023年),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2018年),北京市婦女兒童工作先進個人(2021年)等榮譽。她說希望通過做價值的企業和公益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創業者中的女性力量,也鼓勵更多的女性去勇于追逐夢想和成就自我。
吳瓊 百度自動駕駛安全與政策負責人,負責開展自動駕駛運行保障體系構建及模式創新研究與合作等方面工作。據她介紹,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有4600項專利,其中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專利以1193項全球領先。本人榮獲2021年首都最美巾幗奮斗者(唯一科技界代表)、2020年北京市勞動模范、2015年北京市科技技術一等獎等榮譽。
王夢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博士(中國發明協會推薦中國科協的2022年青年托舉人才)。承擔北京同仁醫院人才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軟件著作權2項。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北京同仁醫院“優秀住院醫師”,北京同仁醫院“青年后備人才”,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等榮譽。所在團隊深耕過敏性鼻炎及慢性鼻竇炎的基礎與轉化研究20余年,目前開展多項全國多中心的慢性鼻竇炎生物制劑II、III期臨床研究,推動我國鼻病領域走向世界前列。
李丹芷 畢業于浙江大學中文系,浙江省優秀畢業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知識產權出版社行政部文宣室負責人,中國發明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2019年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優秀青年崗位能手”,國家知識產權局第六批骨干人才。《我也會發明》系列科普小說作者,該小說改編的動漫2022年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并獲2020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犀獎”、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優秀國產動漫”獎;科幻小說《2049》作者,該作品已與影視公司簽約,計劃制作動漫電影。
郭建梅 北京市電加工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2020年榮獲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公司成立于1978年,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從事電火花成形、電火花打孔、超聲、激光等特種加工裝備與技術的研發生產,完成了我國多個首臺套裝備與技術,包括金剛石復合片成套拋光裝備和技術、電線電纜拉絲模具裝備和技術、超硬刀具機械和電火花復合加工機床以及首臺套國產化三軸數控電火花成形機床與五軸五聯動精密數控電火花成形機床。
紀雙西 智慧互通高級算法工程師。曾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采、航空磁場測量技術系統研制項目,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航空超導全張量磁梯度測量裝置子項目等。目前從事計算機視覺等相關算法的研究、開發工作,參與多項實際算法落地應用。
吳英杰 智慧互通高級研究員。創新提出中觀尾氣排放模型,用以實時評估智能交通系統對城市道路交通尾氣排放時空分布影響,曾參與研發城市與交通一體化發展大數據監測與評估平臺、交通強國系列項目等。目前從事能路網頂層設計及關鍵產品研發,助力智能交通與智慧城市建設,促進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落地。
王霞 北京非常未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分享了自己創業中的關于國際知識產權合作的心得體會,目前參與創辦“非常未來”新公司期望把中國先進技術引到國外,把海外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協助建立落地的商業模式以及專業的資源要素匹配機制,幫助發明家、科學家做好成果轉化和落地的支持和服務。
梁馨月 山東省協調創新中心(北京)副主任、山東未來技術經理人事務所主任,分享了從多年外資銀行高管到專業的科技金融操盤手傳奇經歷。分享了全國第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北大實驗室前孵化基金、海淀區政府知識產權保護基金、北大產業研究院、拉薩產業研究院等項目,經手第一款超聲波圖片掃描識別儀到德國參展拿到8,000萬美元訂單等傳奇故事。加盟山東人才集團以來,積極推動與中國發明協會合作,還熱心為每位與會代表準備了一支玫瑰花和巧克力,表達對“女神”的誠意。
李艷文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2019級直博生,師從李德才教授,研究方向為磁性液體理論及應用,重點圍繞磁性液體減振器的設計,不僅可以實現航天器、精密儀器等重大裝備的振動抑制,同時還具有傳感器的實時監測功能,相關成果已授權美國專利3項、中國發明專利8項。獲2022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學生一作),2022 Global AI Big Data Competition金獎(隊長),2022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王玉明院士獎學金等。曾任MIT Blended Learning校園大使。
女同胞們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山東省駐京辦經濟聯絡處二級調研員張誠,山東省協調創新中心(北京)主任劉京濤,清華大學校團委創業中心副主任王云飛,百度自動駕駛創新合作經理陳晨,中國發明協會班子成員張德喆、周小麒、吳英,部門負責人郭燕、韓冰、朱漢夫、劉淑芳、龔小寧、宋麗思,部門助理楊辰、馮海濤、王清梅、楊靜彬、富凱娟、龍小林、魯佳意、史春明、劉巍等參加了活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