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一財經研究院和上海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共同發布了《上海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趨勢調研報告》,對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及未來的發展重點、路徑等進行了專項調研。

新冠疫情三年來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民營企業作為中國經濟中最活躍的群體,因疫情而承受了人才、資金、資源等方面的壓力。如今,疫情防控政策已做出了重大調整,充滿生命力的中小企業在經歷了疫情的寒冬之后,正在逐漸恢復元氣。
為了解上海中小企業在“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新時期的發展愿景以及企業在當下發展中存在的切實需求與遭遇的困境和難題,第一財經研究院和上海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對上海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趨勢開展專項調研。本次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34份。

調研發現,上海中小企業在當下發展中最重視的是企業的科技研發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最關注的是提升企業獨特的競爭力以及提高公司的治理和管理水平。同時,在全球都極為重視可持續發展的當下,綠色、可持續發展是上海中小企業新的關注重點,因此讓中小企業“有綠可循”迫在眉睫。“創新”依然是企業發展的主題,用數字化賦能上海中小企業未來發展仍大有可為。
調研指出,當前,上海中小企業面臨的最為普遍的難題存在于以下五個方面:(1)高質量發展路徑與具體踐行方式仍有待明晰;(2)人才招募難度加大;(3)業務溝通與拓展渠道受限;(4)產業供應鏈不穩定;(5)企業成本大幅上升。
隨著全球疫情的緩解,中小企業業務溝通受限等問題有望得到緩解,其他發展困境,尤其是高質量發展時期,企業的迷茫與困惑則需要得到更多關注。
報告認為,長遠來看,為支持上海中小企業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政府還應聚焦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轉型,以“綠”“數”為抓手,加強頂層設計;為中小企業建立可靠的人才招募渠道,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相關人才的供給渠道;中小企業雖從疫情中有所恢復,但仍需稅收優惠、清費減負、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信息獲取成本等政策的持續支持;立足上海現有的發展優勢,利用開放的政策和創新的技術工具搭建業務溝通渠道,幫助中小企業拓寬業務渠道;繼續強化金融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素材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