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以“韌性生長共創星海”為主題的聯想創投2022/2023CEO年會在北京開幕。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發表了《穿越周期韌性生長》的主旨演講,他強調,后疫情時代企業家需要更加重視企業“韌性”的鍛造,從而增強企業穿越周期的續航力。他以聯想近40年穿越周期的成長歷程為樣本,分享了建立企業高韌性發展模式的核心方法論。
首先,建立戰略上的韌性。楊元慶表示,有韌性的企業要做的是,在一個又一個周期中完成螺旋式的上升。因此需要在高速增長的時候就開始行動,路行長遠,未雨綢繆,通過技術的創新,通過業務模式的升級,盡早打造出新的增長引擎。
其次,保持運營上的韌性。楊元慶介紹,全球供應鏈是聯想運營的核心,通過“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運營模式和混合制造模式,既保證了供應鏈的快速決策和高效運轉,也提高了聯想制造的靈活性,以及聯想“創新創造”的有效性。覆蓋“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智能化供應鏈管理體系,成為近幾年集團能夠抵御外部重重挑戰、實現持續增長的堅強后盾。
第三,鍛造技術創新上的韌性。近兩年面對新技術的崛起,聯想加大創新投入的力度,圍繞“端-邊-云-網-智”新IT技術架構,聚焦設備創新、元宇宙、車計算、邊緣計算、混合云、云網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從近期、中期、長期三個賽道做出了技術創新的規劃。楊元慶表示,就像最近火爆全球的ChatGPT,其背后所需要的普慧算力基礎設施恰好是聯想已經布局多年的強項。
聯想創投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經投資了200多家企業,90%都是圍繞核心科技;聯想創投還內部孵化了10余家優秀子公司和創新業務,包括擁有全球24億用戶的茄子快傳,以及鼎道智聯、聯晟智達、諾諦智能等。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表示,中國的科技創新已經在多個領域、從最早的“copytoChina”進入到真正的“原始創新”階段。在聯想的被投企業中,也不乏中國原始創新的代表,如全球動力電池第一名寧德時代、深度學習芯片的發明者寒武紀等。
賀志強說,大算力將是未來社會發展和國家競爭的重要基礎,聯想在這個領域具備天然優勢。
聯想創投從成立開始就把“新計算”作為重要投資方向之一。除了計算技術自身的進步,眾多新場景(ARVR、機器人、車載計算、數字人、AIoT、大模型、PC、手機、服務器、等)也會對算力產生百倍的需求增長。
未來,聯想創投將繼續圍繞應用導向大計算深化布局,從底層的多核異構、RISC-V、存算一體,到端邊云協同、多云管理、智能計算等,同時尋找新型計算機會。自2022年起,聯想創投已開始布局量子計算。
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作為嘉賓出席了本次聯想創投CEO年會。圍繞ChatGPT現象,他表示,大模型將成為引領AI未來突破性發展的關鍵拐點,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代即將到來。大模型作為基礎平臺支撐無數智能應用,是未來的新電力,將撐起第四次工業革命,需要共同建設開源開放大模型生態體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