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實網格化服務管理,小店鎮以“和合社會治理服務中心”為依托,統籌網格內黨的建設、綜合治理、法律服務、調解服務、應急治理、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疫情防控等工作,實現“多網融合,一網統籌”等,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社會治理服務格局,打造和合小店“網格化+”二十個亮點,有力地提高了社會治理水平。
網格化+紅色細胞工程。加強鎮黨委對基層治理的領導,強化黨群聯動,建立鎮黨委、新村黨總支、自然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巷長、黨員六級工作網絡。建全活動日,定責任網格、定巷長、定聯系戶“三定”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探索基層治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心治、信治“七治融合”模式,實現網格化管理“一抓到底”。
網格化+美麗庭院細胞工程。依托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從整齊美、潔凈美、綠化美、人文美為目標,從居室美、家庭美、廁所美、家風美、街巷美為創建標準,深入開展美麗庭院細胞工程,實現鎮域治理多主體參與、全方位提升。
網格化+領頭雁。深化全面依法治鎮工作,不斷推進“六縱六橫”法治建設體系,黨委書記積極履行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為打造法治小店提供良好法治氛圍。實行網格管理精細服務模式,劃分法德共建網格,由黨支部“領頭雁”、黨員服務隊、群眾聯絡隊、黨員培養對象、村民為主體設立“網格服務員”,組成法德網格共建隊伍;建設法德公園、法德講堂、法德聯絡室等共建載體;實行“五民工作法”(察民情、聽民聲、順民意、提民質、聚民心)通過網格服務員(調解員)每月全網格覆蓋走訪、每周特殊群體走訪、充分聽取訴求,了解個戶現狀,走深入群眾,問需問計的基層之路。
網格化+老支書調解。創新調解工作,根據轄區內內實際情況及需求,在全鎮9個新村設立了老支書調解委員會并成立老支書調解室與老支書工作室并用。這一做法不僅為老支書提供了發揮余熱的平臺與機會,也為很多有訴求的村民找到了讓他們信服的、有親近感的“和事佬”。
網格化+法德明白人工程。依托“全科智慧網格”,按照統一組織、多方共育,統一規劃、穩步推進,統一標準、分類培育和統一管理、注重實效的原則,建全網格化“一戶一法德明白人”培育體系。其目標是每戶培養一名法德明白人,定位是尊法守法,心中有法,遇事找法。鎮、新村、自然村“法德明白人”骨干定位是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德明白人”具有帶動家庭輻射群眾的功能,在農村依法治理中發揮重要的支點作用。
網格化+雪亮工程。依托“全科智慧網格”,借助雪亮工程監控平臺成立鎮管理智慧化指揮中心,由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自然資源和規劃所、信訪辦、交警隊、環衛所七個部門人員組成,現全鎮共安裝700多個攝像頭,分布于鎮、新村、村、街、巷五級網格。采取兩種流程,一是自上而下,即由管理指揮中心,值班人員通過監控屏幕,隨時報告發現問題。二是自下而上由各網格員日常巡查,以及群眾積極參入、發現問題,通過“平安莒縣”手機APP信息上報功能上傳信息,都由指揮中心專用電話下達指令,由機關職能部門負責解決,問題解決后反饋發現問題人員,并做好相關記錄,這樣通過人人參與齊抓共管,利用好雪亮工程平臺,真正做到“網”盡百姓事。
網格化+123鎮長熱線。小店鎮設立123鎮長熱線受理中心,統一管理群眾有關民生咨詢、求助、建議、批評、投訴、舉報等事項,再依托網格管理分類處理、限時辦結、督辦回訪、辦結歸檔,有效架起來了黨群溝通和諧的橋梁,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服務群眾一“網”情深。
網格化+社會組織。社會組織是基層治理中的一支活躍力量,也使潛在有待進一步開發的力量,根據根據小店新時代文明實踐實際,成立了小店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并且創新十大特色志愿服務項目,每自然村設隊長1名,項目負責人10名,負責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安排,對人員物資進行合理配置,并進行網格化管理,實現助推社會治理“一網攬盡”。
網格化+百姓說事點。依托全科智慧網格,在全鎮62個自然村公共法律服務點建立百姓說事點,通過村調解員(大嫂調解員)與群眾“嘮家常”的方式,把聽到、看到的社會問題、矛盾糾紛訴求意愿等社情民意在“點”上反映出來,開創了真實反映社情民意,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新模式。
網格化+大嫂調解。小店鎮大嫂調解員分布在一個鎮級家事調解室、9個新村家事調解室、62個自然村群眾說話室(公共法律服務點)參入全科網格化管理,是全科網格化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抓住婦聯組織的特點,充分發揮了婦女耐心、細致、親和力強的優勢,對家庭成員間的贍養、撫養、繼承、婚姻等各類家庭矛盾糾紛進行調解。我們創新了“五個一”家事調解模式,并且從七個方面開辟了大嫂調解善治新路徑。大嫂調解“流”走了衙門作風、“動”起了為民執政理念、“調”來了群眾愛戴之情、“解”開了干群疏遠之結,成為化解源頭矛盾,謀求社會和諧的“調和劑”。“大嫂調解員”以鄰里大嫂而不是國家公職人員的身份參入到糾紛解決,在傳統鄰里關系和社會法治中間找到平衡點,有力地促進了家庭和社會穩定。
網格化+法律顧問。推進全鎮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全鎮聘請10名法律顧問,實行“網格化+法律顧問”機制,為法律顧問施展才能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又推動了網格員工作提檔升級,補上了傳統調解專業不足的能力短板。村法律顧問實施“五個一”活動,對自然村網格員(調解員)開展一次業務指導,包括矛盾糾紛排查、調解、登記、材料歸檔等;組織村網格員將調解搬到田間地頭和糾紛現場,變“坐堂”調解為上門調解,實現了群眾“吹哨”,調解“報道”,為群眾提供了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每年選取與村民生產生活以及治安狀況相關的法律法規,給村民上一次法治宣傳教育課或以案釋法;主動為符合援助的困難群眾提供一次法律援助;為推進源頭治理,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三資”私自占用、降低承包、承包期過長及承包合同不規范、承包費長期拖欠等突出領域,為村(新村)兩委提供一次專業的法律意見。
網格化+涉消調解。小店鎮把涉消調解擺在重要位置,要求消防、司法所、應急辦聯合把控涉及消防事務的重要領域、重要問題和重要人群,積極探索新時代消防安全聯合治理的有效途徑,發揮群眾參入社會事務能力,試點開展了消司聯調工作。在消防站設立了紅心基地、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德治教育基地、信息中心、心理咨詢室、調解室并設立小店鎮涉消事務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小店鎮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心治、信治“七治融合”的縮影。把涉及消防事務的調處工作輻射到新村、自然村、組、巷、各網格,充分發揮了群眾自治的優勢,準確把握涉消矛盾糾紛的源頭、成因和特點,積極有效地組織開展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網格化+訴前調解。依托“全科智慧網格”,引導訴前調解:法庭在當事人立案時,根據糾紛類型和案件情況,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人民調解。向當事人介紹調解機制的特點、程序、優勢及與訴訟的區別,引導當事人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訴前調解程序解決糾紛。司法所在法庭設調解室,及時調解法庭訴前引導調解的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的,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有必要司法確認的,可以共同申請司法確認;調解不成功的,再通過訴訟方式解決。網格內各自然村調解小組、新村人民調解調委會調解不成功的,必須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的案件,由司法所將案件移交法庭立案審理,實行閉環調處流程。
網格化+警司聯調。依托全科智慧網格,向前一步解決問題,建立“警司聯動”機制。建立“1+N”警司聯調運行機制:“1”就是建立一個鎮級警司聯調中心,“N”就是設立若干個自然村警司聯調工作站(現每個新村已建立一個,共9個),有效整合多方資源力量,使警司聯調工作走上規范化運行軌道。借助五級網格,通過警司聯調的推進,實現公安公信力、司法調解力和群眾力量的高度融合,形成整體工作合力。既有效解決派出所糾紛案件繁多、民警出警負擔繁重的困難,同時也實現人民調解窗口的前移,有利于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實現了最大程度的社會效果和法治效果。
網格化+訪調對接。依托全科智慧網格,實行信息互通和委托轉交的對接方式,解決信訪問題,大大提高了矛盾糾紛處理的效率。一種方式是信息互通。網格員在工作中發現有信訪案件或者當事人有信訪苗頭的,及時通知信訪辦。同樣信訪辦在工作過程中若發現有關人民調解的案件,通知鎮調委會主動介入予以處理。另一種方式是“委托轉交”。調委會受理到屬于信訪部門管轄的案件以后,及時移送信訪辦,由信訪部門按《信訪條例》及相關規定處理;信訪辦受理中發現可調案件的,可委托或邀請鎮調委會現場參與調解,大大提高了矛盾糾紛處理的效率。
網格化+兩代表一委員調解。在鎮公共法律服務站成立的由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的“兩代表一委員調解室”,其工作職責是:服務群眾、掌控輿情、化解矛盾、促進發展,主要處理干群之間的矛盾糾紛。
網格化+老兵調解。小店鎮黨委政府,把脈近幾年軍人維權,信訪等案件,依托全科智慧網格,要求司法所跟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聯合,在司法所成立“老兵調解室”,不僅調解普通百姓之間的糾紛,也是退伍老兵的“維權之家”。緊扣“軍民一家親,戰友心連心”情感紐帶,先“暖心”后“息心”,提高退役老兵的政策認同感和身心歸屬感。充分發揮老兵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的光榮傳統,通過整合老兵資源,由“單兵作戰”變“協同作戰”,構建起基層矛盾糾紛的“防火墻”和“減壓閥”。
網格化+行政調解。小店鎮把行政調解擺在重要位置,與執法中隊、應急辦、資源辦、民政、人社等行政部門聯合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調處民事糾紛或爭議最終達到解決糾紛的目的。同時依托鎮非訴訟調處中心、公共法律服務站、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自然村公共法律服務點,重點完善了以人民調解為基礎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三調聯動機制,創新建立援調、訪調、醫調、物調、環調、校調、裁調、交調、商調等多調鏈接機制,同時建立健全與仲栽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糾紛解決方式的街接、形成矛盾化解的合力,特別是暢通人民調解公共法律服務的街接渠道。
網格化+夕陽紅調解。成立“夕陽紅調解室”:在個自然村公共法律服務室成立以退休老干部為主的保障老年人維權方面的“夕陽紅調解室”,主要調事、說事、以案釋法。
網格化+公益訴訟。依托全科智慧網格:建立“網格化+公益訴訟”合作模式,通過整合基層網格員隊伍“千里眼”“順風耳”的信息優勢和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優勢,推動公益訴訟工作向基層下沉,向網格延伸,實現信息共享、辦案互助、工作互通、社會共治,打通公益訴訟與網格化互益共進新模式,打開公共利益保護和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