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碳中和理念,十大零碳示范應用場景及案例重磅發布
11月8日,在國家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指導下,由中國投資協會主辦,落基山研究所聯合主辦,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中國投資協會零碳中國研究中心承辦的“2022(第三屆)國際碳中和與綠色投資大會暨零碳中國城市峰會”(以下簡稱“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
會上,中國投資協會能投委秘書長張杰發布了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國”創新技術,分別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新能源云”創新技術、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異質結高效電池”創新技術、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漂浮式風機島”創新技術、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零碳模塊化重力儲能”創新技術、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陽能N型高效電池”創新技術、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氨氫燃料電池發電”創新技術、上海林海生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多維可控生物天然氣”創新技術、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虛擬電廠源荷互動”創新技術、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光伏樹”創新技術、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多能聯儲零碳能源集成”創新技術。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新能源云”創新技術
新能源云將“大云物移智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全價值鏈、全產業鏈、全生態圈業務深度融合,涵蓋源-網-荷-儲各環節,構建“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開放服務體系,打造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新型能源數字經濟平臺。推動數字化轉型,圍繞新能源規劃、并網、消納、補貼等核心業務,為政府和各類企業提供線上一站式全環節服務,極大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和質效。開展碳中和支撐服務示范建設,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撐服務平臺設計形成了“碳公信、碳價值、碳研究、碳生態”四大應用體系,推出碳監測、碳效碼、碳金融、碳普惠、碳存證、碳實測等應用場景。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異質結高效電池”創新技術
隆基致力于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太陽能科技公司。隆基綠能以“善用太陽光芒,創造綠能世界”為使命。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最新認證報告顯示,隆基采用自主研發的摻鎵p型硅片制備的硅異質結電池(p-HJT)獲得效率新突破:在摻鎵p型全尺寸(M6,274.3cm2)單晶硅片上,隆基將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推高至26.12%。這是迄今為止p型硅電池效率的最高紀錄,進一步驗證了低成本硅異質結量產技術的可行性。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漂浮式風機島”創新技術
明陽智能新一代科技創新產品“OceanX”(藍色能動號)雙轉子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采用雙轉子結構,搭載兩臺明陽MySE8.3-180超緊湊半直驅海上風機,總容量達到16.6MW,可應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廣泛海域,安裝于中國南海海域?!癘ceanX”將極致創新的“真功夫”和深度智能的“智慧化”融于一身,創新性地采用雙轉子、下風向、單點系泊、復合錨泊系統、翼型塔筒等設計形式,在提升機組發電量的同時,有效降低了平臺極限載荷,系統性地提高了漂浮式平臺的經濟性與穩定性。同時在平臺關鍵部位應用創新材料,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零碳模塊化重力儲能”創新技術
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零碳環保新能源、智慧城市環境服務,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大型國際化上市公司。重力儲能是一種基于人工智能控制的高效機械儲能技術,是中國天楹與美國EV公司合作,引入中國的創新技術。該技術可將風、光等各種新能源發出的電力,通過電動發電機組將復合材料重力塊提升至預定高度,從而將電能轉化為勢能存儲起來;在用電高峰時,將重力塊從預定高度垂直下放,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將勢能重新轉化為電能。整個能量轉換過程由人工智能算法及其系統自動控制,根據電網或用戶需求,實現全程自動化運作。技術創新點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模塊化、部署靈活、系統智能控制、大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能量轉化效率高。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陽能N型高效電池”創新技術
通威集團是深耕綠色農業、綠色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大型跨國集團公司。通威太陽能自2020年開始進行TOPCon電池研發工作,采用了自主研發、行業領先的PECVD多晶硅沉積技術路線,在射頻電場的作用下電離笑氣氧化硅片,以內延的方式在硅片表面生長出一層超薄的氧化硅作為少子阻擋層。目前通威TOPCon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已超過25.1%,組件功率達到575W以上(182尺寸72片版型),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并有效解決了TOPCon量產條件下的諸多技術難點。同時,得益于TOPCon電池更低的衰減、更優的溫度系數、高雙面率以及更好的弱光表現,N型TOPCon雙面組件較傳統PERC雙面組件平均單瓦發電量增益高3%~5%。
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氨氫燃料電池發電”創新技術
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紫金礦業集團、福州大學、北京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綠色能源企業,公司圍繞可再生能源與氫能產業相結合,以氨為儲能載體,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電解制氫-合成氨-氨儲氫-氫能”的“零碳”循環路線。氨-氫燃料電池發電站,是福大紫金設計制造的一款以氨為燃料的清潔無碳發電成套裝置,裝置采用自主研發的新型低溫高效氨分解催化劑在線制氫,產生的氫氮混合氣直接供給氫燃料電池,實現氫的即產即用和安全高效發電。
上海林海生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多維可控生物天然氣”創新技術
林海生態是一家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依托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多維可控技術體系”,在安徽阜南構建了縣域城鄉有機廢棄物全量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產業體系,開啟有機廢棄物全域全量化站田處理產業新模式,形成了沼氣、生物天然氣產業從“小、散、低”的“小舢板”模式走向生物天然氣產業集群式“航母化”發展格局。阜南模式的成功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更是社會治理機制的創新,產生了積極的社會經濟效益,已作為國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樣本向全國推廣。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虛擬電廠源荷互動”創新技術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是國內較早研究能碳融合技術的能源互聯網企業,通過虛擬電廠技術與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相結合,利用虛擬電廠實現對分布式能源及負荷的調控,實現“云-管-邊-端”能源互聯。既能減小區域負荷的峰谷差,又能通過對負荷和儲能的調控增加分布式能源的消納率,避免大規模的棄電。實現能源的最優調度,保障系統運行可靠性。虛擬電廠平臺覆蓋電網、通信、平臺、應用、用戶等層面,實現軟硬件深度融合以及能源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融合。并支持多種用戶接入方式:從用戶數據中心接入、從用戶站端接入和從設備級接入。支持數據安全加密。
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光伏樹”創新技術
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十一科技”)是上市公司無錫市太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十一科技研發的光伏樹是光伏發電系統的高度智能集成,是普通光伏電站的高度濃縮,兼具發電、景觀、生活、扶貧等多種功能,十一科技在光伏樹研發方面擁有專利已超過40余項。它是將光伏發電系統與各種仿生樹相結合,形成各種功能組合的多用途發電裝置,主要分為發電系統、儲能系統、控制系統、耗電系統。
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多能聯儲零碳能源集成”創新技術
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企業500強西子聯合控股,主營業務涉及新能源、新裝備、新服務等多個領域。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是浙江省首個“光伏+熔鹽儲熱+液流儲電”示范項目,集熔鹽儲熱技術、液流電池儲電技術、分布式光伏發電技術、氫燃料電池技術等多種新能源發電和新型儲能技術于一體,通過對多種新能源和儲能技術的有機整合,為工廠提供電、冷、熱、壓縮空氣等動力。西子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每年可節約標煤5018噸,讓工廠實現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既滿足了廠區熱、電、氣多種用能需求,減少企業用能成本,又實現了能源清潔化、低碳化,具有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以上十大“零碳中國”創新技術,經由多位專家和不同企業推薦選出,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年度創新,為“零碳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為“雙碳”戰略的全面落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30·60”目標定能如期實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