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績效評估管理”課題專家論證會在沛縣經開區召開
“綠色低碳績效評估管理”課題專家論證會在江蘇沛縣經開區召開
9月17日,“綠色低碳績效評估管理”課題論證會在江蘇省沛縣經濟開發區召開,工作組專家一致討論通過,并形成論證會專家意見,正式啟動課題研究和《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績效評估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編制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翔、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劉玉蘭、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曉文、中科院過程所污染控制環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曹宏斌,以及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棗莊市委政研室、日照港集團、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生態環境科學專委會等單位負責人參與本次活動。沛縣人民政府、沛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沛縣相關部門及開發區企業代表等近50人出席研討活動。
中科院過程所污染控制環境工程研究中心曹宏斌主任主持專家論證會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劉玉蘭理事長在致辭中提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并將綠色低碳視為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重要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成為新時代建設的重要訴求。“綠色低碳績效評估”課題和《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績效評估技術規范》標準的編制工作,具有前瞻性和代表性,充分發揮了生產力促進組織在科技創新中推動和引領作用,并期待研究成果能為各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指導和參考”。
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績效評估工作組在沛縣經開區調研
侯立安院士在“碳達峰碳中和視域下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戰略”報告中指出:“當前污水處理廠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1.57%,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轉型迫在眉睫,綠色低碳膜分離技術將成為支撐水處理行業綠色發展的關鍵”。他建議大力發展綠色制造技術,加快碳排放核算,倒逼水處理行業技術升級,推進污水處理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大力發展低碳零碳水處理技術,建設前瞻性的智慧水廠,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推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候立安視頻連線主旨報告
高翔院士在“‘雙碳’戰略下亟需加快能源系統和工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報告中指出:工業園區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領域,對全國整體實現碳達峰具有重要影響。工業領域要以重點行業達峰為突破,著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他還特別強調:數字化時代,智慧能源系統技術廣泛應用,未來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必將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向著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今后的智慧能源系統能實現“能源大腦”的功能,通過理論模型推演,結合大數據分析,為能源系統的高效清潔運行提供決策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翔視頻連線報告
據工作組負責人介紹,“綠色低碳績效評估管理”課題是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中科院等相關機構指導下,由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生態環境科學專委會聯合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設立。課題依托國家級高端科技資源對我國典型性園區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園區減污降碳和綠色低碳發展解決方案,研究制定“工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路徑”,發布《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績效評估技術規范》標準。通過調研評估,總結發現園區在綠色低碳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成功經驗,統籌高級智力資源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服務,推動減污降碳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示范,形成典型性示范性研究成果,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雙碳”工作。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劉曉文副所長代表課題組工作總結
據了解,目前,《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績效評估技術規范》團體標準正在編制中,指標體系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編寫技術規范、綠色低碳績效評估技術規范、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規范等核心指標。標準由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生態環境科學專委會牽頭起草,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低碳發展中心、江蘇沛縣經濟開發區等單位參與課題研究和標準編制工作。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石海佳博士匯報課題和標準編制工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