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疫苗是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盡管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產量有所增加,接種率有所上升,但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率差距懸殊,全球“免疫鴻溝”仍然顯著存在。4月20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分論壇“縮小‘免疫鴻溝’,共享健康福祉”舉行,就如何縮小“免疫鴻溝”展開探討。
博鰲亞洲論壇咨委、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干事、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在發言時提醒,疫情仍在全球范圍肆虐,我們要一直保持警覺。
陳馮富珍認為,縮小“免疫鴻溝”需要考慮道德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讓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也能得到足夠的疫苗。另一方面,必須保護脆弱人群,尤其要在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人群中推行疫苗注射。此外,她還提及,除疫苗外,藥物的公平可及性也非常重要,知識產權、科技、籌資等內在問題也需要不斷進行討論。
在陳馮富珍看來,盡管發達國家已經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發展中國家還需要更多的幫助。她認為需要摒棄ODA(政府開發援助)的固化思維,鼓勵發展中國家開發產能,而不僅是接受捐贈。在發達國家和業界的幫助下構建有效的衛生醫療系統,“這需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共同攜手,而不是彼此責備?!?br />
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的全球大流行?陳馮富珍表示,這是第一次全球大流行,但不會是最后一次。對此,她提出,在動物和人類的監測中發現了很多潛在病毒,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測,尤其需要更關注動物的健康情況。
她說,光有預警系統還不夠,還需要破除國家間的法律壁壘,在世界各國增加透明性,打破一些人為的障礙,過度防范好于防范不足?!艾F在疫情已經讓我們損失了超13萬億美元,真的承擔不起再一次,必須要采取措施避免下一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