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
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既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部署,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去年12月28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中國企業報》集團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暨第二屆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峰會”。此次主辦方借舉辦論壇之機,廣邀各界來賓,再議營商環境,可以說是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次有力助推。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各類經濟主體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過程中,各地區只要市場活躍、發展強勁、經濟發達、社會清朗、人民群眾生活富裕的,無不是自身優良的營商環境所創造的。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營商環境的優化,對每一個市場主體更顯重要。總局作為一家有著66年歷史的中央企業,肩負著為國家找尋能源和糧食化工礦產,以及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早已摒棄了粗放型單一發展模式,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誠信人本 和諧共贏”的價值觀,制定了“11463”總體發展戰略,提出了打造“地質+”的產業體系,致力于建設“透明地球”“美麗地球”“數字地球”的戰略愿景,希望積極發揮央企作用,踐行新思想,展現新作為,為營商環境的優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國家隊與主力軍作用。
如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企業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潛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此,我站在企業角度拋磚引玉,與大家分享幾點看法。
一、堅持法治思維,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保障。良好的法治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更是企業充分施展拳腳、專心謀發展的必要條件;良好的法治環境,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市場規則的公正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經營前景,聚精會神抓好改革發展的信心與恒心。我們深知這一點,因此對所有規范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我們力爭用好、用足,貫徹落實依法治企,成立法律事務部及風險管控部,大力推動合規體系建設工作,確保企業的經營依法合規。
二、處理好監管與市場的關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前提。處理好監管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進一步優化的核心內容,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政府應更好起到引導市場的作用,簡化企業相關審批程序,提高政府部門效率,通過平臺搭建、土地、稅收優惠等政策傾斜,以及加大對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處罰監管力度,進一步為綠色產業提供發展支持。同時,作為企業自身,也要減少高污染、高耗能、違規經營等無效成本,引導資本、技術等優勢資源發展綠色產業,提高綠色產業競爭力,履行好社會責任,實現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開發產業新動能,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只有堅持質量效益優先,才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只有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才能有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營商環境的可持續優化。從經營角度看,影響企業競爭力強弱的一個是創新要素,再就是交易成本。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簡政放權政策,對市場準入進行優化,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又印發了授權放權清單,其核心目的都是為了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培育壯大我國產業發展新動能。對全社會來說,這些舉措不僅進一步釋放了發展潛力,推動產業新動能的開發,也使企業能夠輕裝上陣,更好參與市場競爭,集中精力謀發展。
四、鼓勵創新創業,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抓手。經濟的活力依托于產業和企業發展,而企業的活力在于主動依靠產業優勢,利用市場機制,大膽創新創業,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同時,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是創造力、更是競爭力,也能激勵企業創新創業,贏得最大的發展生機,實現各類經濟主體的百花齊放。經濟有了新活力,也必將對優化營商環境起到有效支撐作用。我們也希望各類協會、智庫等非政府組織,積極搭建優化營商環境的溝通平臺,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組織、引導、協調等重要作用。
五、實施目標管理,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引。不論是哪一類的市場主體,應時應勢調整戰略、堅持目標導向都是應對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優化發展環境的根本之策。在這一方面,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緊跟國家政策導向,積極調整戰略發展方向,主動對接參與京津冀一體化、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先后承攬了數百億元的項目,可以說享受到了市場環境優化的紅利。
六、創新商業模式,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支撐。對企業而言,打破慣性思維,創新商業模式,有利于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確立新的競爭優勢,進而對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效支撐。近年來,全局立足主業、拓寬思路、創新模式,以“四商”體系建設為基礎,優化產業布局,初步形成了“6+1”產業發展格局,通過實施產融結合、PPP項目、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打造“企業命運共同體”,有效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
優化營商環境,既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更需要全社會形成共識和身體力行,才能有效發揮各方面的力量,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衷心希望同各界同仁一道繼續加強聯系,深化合作,攜手共進,共同發展。
(本文根據趙平在第五屆“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營商環境峰會上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