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重大戰略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
5月21日,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扎蘭屯市副市長杜明燕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民族地區構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體系,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體制機制,使其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策體系中“產業興旺”的支撐點。
談及民族地區的發展現狀,杜明燕說道,民族地區大多處于老少邊窮地區,即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深度貧困地區,肩負著邊疆地區繁榮穩定發展的重任。從產業情況上看,近年來,民族地區的各級黨委政府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高度重視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但目前農村經濟發展還處于一產過剩,二產不足,三產剛剛起步階段。為加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杜明燕提出幾點建議:
要加大國家財稅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和融資的渠道。杜明燕建議,要加大財政支持三產融合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要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有步驟、分重點進行投入。同時,整合落實相關扶貧和涉農等政策。落實國家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政策、小微企業稅收扶持政策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建設用地應按農業部相關政策列為設施農業用地。此外,還要建立市場化的投入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要加快一二三產業嵌入式發展和產業鏈的延伸。對此,杜明燕表示,首先,農業與牧業要形成農牧業產業化、農業與林下經濟帶結合、種植與養殖循環結合,形成合理的多產嵌入式融合的多元結構,增加農產品深加工等二產項目,使農業的初級產品商業化,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促進休閑采摘、鄉村旅游及電商銷售等第三產業發展,扶持樹立一批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典型農業經營主體,總結一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在全國示范推廣。
其次,農業與工業融合是抵御農產品市場風險的必然趨勢。積極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合模式,有效地提高農產品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再次,農業與旅游業融合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要進一步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扶持發展的特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小鎮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專業村。
最后,農業與商業的融合是“互聯網+”產業鏈的延伸。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電子商務,大力發展“淘寶鎮”、“淘寶村”,構建以商聯農、農商融合的新業態。
要加強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培養復合型農村經濟帶頭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經營的主體,鼓勵向二三產業轉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電商、物流、鄉村旅游業。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土地流轉,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中培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復合型農村經濟帶頭人的培養工作,讓更多的人才為三產融合服務。
杜明燕補充道,要在鄉村振興工作開始之際,就選取典型地區、典型村莊,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樹立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典型,推動民族地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發展目標。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