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突出“三融”方向,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以深化產教融合為重點、以促進科教融匯為目標,加快構建融通、融合、融匯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驅動、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校園
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滲透融合
職普融通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拓寬學生成才路徑的迫切需要。對此,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一方面,學校與濟寧市合作,依托外事職業大學的教育資源和管理經驗,打造職普融通教育高地,形成了山東金文實驗高中、濟寧工商職業學校、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產業學院“三位一體”同步發展,涵蓋高中教育、中職教育、國內“3+2”“3+3”合作辦學、國際教育等內容的貫通式培養體系;與濟南回民中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行優秀生源基地揭牌儀式;與淄博十中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利用兩校教育資源,協同培養、積極選拔和輸送優秀學生。
另一方面,學校在穩步發展高等職業學歷教育的同時,充分吸收職教高地建設和以往職業教育發展的成果與經驗,以現代終身職教體系建設為目標,強化繼續教育,讓更多人加入到終身學習的隊列中。
不斷升級的實訓教室
以深化“產教融合”為重點,提升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
產教融合是教育和產業的互補互融、共生共長、雙向賦能。近年來,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緊密對接產業需求、瞄準社會變革方向、健全產教融合推進機制、構建多元辦學格局,在產教融合育人鏈、機制鏈、平臺鏈、產業鏈、創新鏈等方面,統籌做好職業本科教育整體規劃和專業布局,不斷加強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學校注重構建協同創新機制,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空間,激發產教融合內生動力,對接產業鏈,調整專業布局,搭建“政-校-企-協”四方合作平臺,有力推動了學校與地方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在人才培養、技能培訓、科研創新、企校共建等方面的合作。
學校京東校園實訓中心因電子商務BPO業務成績突出,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授予“全國職業學校電子商務互聯網+雙創實訓基地”榮譽稱號;制定《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創新創業工作實施方案》,探索以立德樹人為核心、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高度融合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類課程,助推建設職業化、專業化、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引進學科教授和產業導師,組建多元融合的教師團隊,現已組建5個省級教學創新團隊、2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省級職業院校教學團隊、3個專業群獲批省級品牌專業群,數智化新商科專業群獲批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6門;全面構建以“立足職業、突出能力、提升素質”為特色的職業本科層次人才培養體系,課程設置以實踐為導向,培養學生的高層次、綜合性職業能力,不斷提升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綜合能力。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京東校園實訓中心
以促進“科教融匯”為方向,賦能新時代中國一流職業大學建設
在辦學適應性、科研機制、辦學模式、育人方式等方面,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做過許多探索。一是同科研院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牡蠣研發中心、中國先秦史學會孫子兵法研究院、山東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學研究會高等教育研究院先后在學校落地。
二是深化科研評價體系改革,解決好教學與科研“兩張皮”問題,明確教學與科技研發在高職院校發展中的定位,建有5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外事研究院獲批山東省外事研究與發展智庫,還建有人工智能研究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院等學術機構。
三是緊緊圍繞國家或區域重大戰略和新興產業,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和科研組織方式,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3項,承擔省部級課題40項、市廳級課題163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571篇,出版學術專著80部,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2項。
此外,學校聚力探索元宇宙教育新路徑,建立元宇宙研究院,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作為“元宇宙全要素校園”展出。5月,學校第一次黨代會全面開啟了建設中國一流職業大學的新征程。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將繼續堅持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加快構建融通、融合、融匯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賦能新時代中國一流職業大學建設,在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作出貢獻。
相關稿件